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蕲艾的意思、蕲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蕲艾的解釋

蕲州 所産的艾。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艾》:“自 成化 以來,則以 蘄州 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壜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器具總論》:“再用蘄艾,做薄褥覆於柱(腰柱)上,以禦風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蕲艾(qí ài)是菊科蒿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的一個特定栽培品種,因其主産于中國湖北省蕲春縣而得名,是傳統中藥中公認的道地藥材,具有重要的藥用和文化價值。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蕲”指湖北蕲春(古稱蕲州),為曆史地理專名;“艾”即艾草。合稱“蕲艾”特指蕲春地區所産的優質艾草。

《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蕲春出産的艾草,以葉片肥厚、香氣濃郁、藥效顯著著稱。”


二、植物學特征

蕲艾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包括:

  1. 葉片:葉片寬大肥厚,背面密布灰白色絨毛,揉搓後散發濃郁香氣;
  2. 植株:株高可達1.5–2米,莖稈粗壯,分枝少;
  3. 有效成分:揮發油(含桉油精、樟腦等)、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顯著高于普通艾草。

三、藥用價值(核心功效)

曆代本草典籍均記載蕲艾的藥用價值,主要功效包括:

  1. 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崩漏、月經過多(《本草綱目》載:“灸百病,止諸血”);
  2. 散寒止痛:外用艾灸可緩解風寒濕痹、脘腹冷痛;
  3. 抗菌抗炎:現代研究證實其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四、道地屬性與文化地位

  1. 道地性依據: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明确記載:“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

  2. 現代認證:

    蕲艾于2010年獲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其栽培與加工技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李時珍(明). 《本草綱目》. 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蕲艾地理标志産品保護公告(GB/T 22738-2010).

網絡擴展解釋

蕲艾是菊科植物艾草的道地品種,特指産于湖北蕲春縣的艾葉。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曆史

蕲艾之名源于産地“蕲州”(今蕲春縣),自明代起被列為道地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明确記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差異:蕲艾植株高達1.8-2.5米,葉片寬大厚實,背面密布長絨毛,揉搓後成絨團;普通艾草植株不足1.5米,葉薄且易碎成粉末。
  2. 化學成分:揮發油含量(如桉葉油素、樟腦)比普通艾高30%以上,鞣酸、微量元素也更豐富。

三、核心功效

  1. 傳統醫學應用:
    • 溫經止血:治療虛寒性崩漏、月經不調(如艾附暖宮丸)。
    • 散寒止痛:緩解宮寒腹痛、風濕痹痛。
    • 祛濕止癢:外用煎洗治療濕疹、疥癬。
  2. 現代藥理作用:
    • 抗菌抗病毒: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緻病菌抑制率達90%以上。
    • 平喘鎮咳:揮發油成分可舒張支氣管。

四、獨特價值

2010年獲批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認證,其艾絨出絨率比普通艾高20%,燃燒熱值更穩定,適合制作高品質艾條。

别人正在浏覽...

哀書安土樂業熬熬煎煎巴兒柏馬貝飾便章逼肖抄示瞠目而視傳神阿堵綽菜撺頓憚服隥道東牀姣婿凡歌房星覆問符檄綱鹽關津閨教貴族豪勢骅駬禍首監院建賬藉藉精密度缙雲忌視酒龍忼慷來客獵旦籬樊淩澌六铢衣壟溝陸塗蠻陬門附納官磐磨前門去虎,後門進狼乞嚯起早挂晩鰓草塞徼三鹿為犇山海關睡蛇水勇貪水投暮晚老公憲矩心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