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蕲艾的意思、蕲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蕲艾的解釋

蕲州 所産的艾。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艾》:“自 成化 以來,則以 蘄州 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壜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器具總論》:“再用蘄艾,做薄褥覆於柱(腰柱)上,以禦風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蕲艾是菊科植物艾草的道地品種,特指産于湖北蕲春縣的艾葉。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曆史

蕲艾之名源于産地“蕲州”(今蕲春縣),自明代起被列為道地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明确記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差異:蕲艾植株高達1.8-2.5米,葉片寬大厚實,背面密布長絨毛,揉搓後成絨團;普通艾草植株不足1.5米,葉薄且易碎成粉末。
  2. 化學成分:揮發油含量(如桉葉油素、樟腦)比普通艾高30%以上,鞣酸、微量元素也更豐富。

三、核心功效

  1. 傳統醫學應用:
    • 溫經止血:治療虛寒性崩漏、月經不調(如艾附暖宮丸)。
    • 散寒止痛:緩解宮寒腹痛、風濕痹痛。
    • 祛濕止癢:外用煎洗治療濕疹、疥癬。
  2. 現代藥理作用:
    • 抗菌抗病毒: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緻病菌抑制率達90%以上。
    • 平喘鎮咳:揮發油成分可舒張支氣管。

四、獨特價值

2010年獲批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認證,其艾絨出絨率比普通艾高20%,燃燒熱值更穩定,適合制作高品質艾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蕲艾的意思

《蕲艾》是一個指代中草藥的詞語。它主要指蕲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該草通常用于中醫藥中,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發熱、口渴、咽幹等病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蕲艾》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艮”。其中,“艹”表示植物,而“艮”表示相對靜止、安定。

根據漢字的拆分規則,将《蕲艾》拆分成單個漢字的筆畫為:艹 + 5畫 + 艮 + 6畫。

來源和繁體

《蕲艾》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獻中。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蕲”源自古代方言,指代蕲艾草;而“艾”則是普通話中對蕲艾草的稱呼。

在繁體字中,蕲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蕲艾》在古時候的寫法中,“蕲”字常用“其”字代替,而“艾”字則多使用“艸”代替。

例句

1. 她感到喉嚨幹燥,醫生建議她喝蕲艾湯來緩解。

2. 這家中藥店有各種草藥,包括蕲艾。

3. 爺爺經常采摘蕲艾草來泡茶。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蕲艾湯、蕲艾草、蕲艾茶、蕲艾香

近義詞:蒼術、白術、茵陳、白芷

反義詞:熱藥、生寒藥、滋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