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天。 漢 劉桢 《贈五官中郎将》詩之三:“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 晉 潘嶽 《秋興賦》:“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唐 王維 《出塞作》詩:“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2).秋天的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春風夕來,秋日晨映,獨酌南軒,擁琴孤聽。” 南朝 梁 江淹 《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唐 杜甫 《雨》詩之一:“秋日新霑影,寒江舊落聲。”
(3).秋季的白晝。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秋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層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秋天本身
即四季中的第三季,一般涵蓋農曆七月至九月,以涼爽氣候、農作物成熟為特征。
例句:“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歎”(漢·劉桢詩,)。
秋天的太陽
形容秋季陽光的溫和與明媚,常帶有詩意。如“秋日的陽光灑滿稻田”。
秋季的白晝
強調白天時段的特征,如韓愈詩句“秋日苦易暗”描繪白晝漸短的自然變化。
在中國文化中,“秋日”常被賦予豐收、成熟的意象,既可形容自然景緻(如楓林、稻田),也可比喻人生或事物的成熟階段。
古典詩詞中,“秋日”多用于營造意境: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詩賞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秋日是指秋天的日子。秋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通常是從9月到11月,也是天氣轉涼,物候進入收獲時節的季節。
《秋日》這個詞的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
《秋日》的繁體字為「秋日」,它是由漢字「秋」和「日」組成的。在古代,人們用這兩個字來描述秋季的景象和特征。
在古代,「秋」的字形并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禾」上面加上「火」字,表示禾谷成熟之意。
1. 秋日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面上,美麗而溫暖。
2. 在秋日的傍晚,空氣中彌散着果實的香氣。
秋季、秋風、秋天、秋陽、秋高氣爽
秋天、秋季、秋氣
春天、夏天、冬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