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
“芟夷大難”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勸說孫權時提到:“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
背景:指曹操已平定北方袁紹等割據勢力,暫時穩定局勢,但後續仍存威脅,需聯合抗曹。
指削平或消除重大災難、禍亂,多用于描述平定大規模動亂或危機的行為,含褒義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原始語境或擴展用例,可查閱《三國志》相關章節或權威成語詞典。
《芟夷大難》一詞來自于漢語,意思是指大規模的屠殺或災難。它描述了殘酷的場景和對人民的巨大傷害。
《芟夷大難》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芟(辶+刀)、夷(⺌+大)和大難(⺼+隹+⺌+車+⺌+難)。其中,“辶”代表走路,”⺌“代表邊很多的樣子,”⺌“代表抓取物體,”刀“代表刀子,”⺼“代表肉,”隹“代表小鳥,”⺌“代表邊很多的樣子,”⺌“代表車子。這些部首加在一起構成了該詞。
《芟夷大難》這個詞起初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戰争或自然災害中對人民的大規模屠殺和巨大傷害的情景。它反映了人們面對殘酷現實的痛苦和無助。
《芟夷大難》的繁體字為「芟夷大難」。
古時候寫《芟夷大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夷」的古字形為「彥」,而「難」的古字形為「難」。
1. 曆史上有許多芟夷大難,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2. 汶川大地震是近年來中國遭受的一起芟夷大難。
與《芟夷大難》相關的組詞包括:芟夷、大難、大災難、慘烈屠殺等。
與《芟夷大難》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大浩劫、人禍、災難等。
與《芟夷大難》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安康、幸福、和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