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芟夷大難的意思、芟夷大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芟夷大難的解釋

芟:删除雜草;芟夷:削平;難:災難。削平大亂。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芟夷大難"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可以從字詞構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 字詞釋義

  1. 芟 (shān):
    • 本義指割草、除草。《說文解字》釋為“刈艸也”。引申為鏟除、削平、消滅之意。
    • 參考來源:漢典 - 芟 (權威線上漢語字典)
  2. 夷 (yí):
    • 本義指東方部族,後引申有平定、鏟平、消滅、誅殺等含義。《說文解字》釋為“平也”。
    • 參考來源:漢典 - 夷 (權威線上漢語字典)
  3. 大難 (dà nàn):
    • 指巨大的災難、禍亂或危局。“難”在此處讀作 nàn,指災禍、患難。
    • 參考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難”的釋義。

二、 成語整體含義 “芟夷”二字連用,屬于同義複合詞,均強調強力鏟除、徹底平定的動作。“大難”則是動作的對象。因此,“芟夷大難”的整體意思是: 鏟除巨大的禍亂,平定嚴重的災難。 它形容的是以強有力的手段,徹底消除重大的禍患或危機,使局勢恢複安定。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傑出領袖或重大曆史事件中平定叛亂、結束戰亂、挽救危亡的功績。

三、 典籍出處與用例 該成語最著名的出處是《左傳·成公十三年》:

“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 (此處“芟夷”原指割除農作物,引申為破壞、毀壞。雖然對象非“大難”,但“芟夷”的強力鏟除義已顯。後世将“芟夷”與“大難”組合,語義相通。)

更直接體現“平定大亂”之意的用法可見于後世史書和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平定大規模叛亂或戰亂。例如:

“芟夷大難”意指以強力手段徹底鏟除或平定巨大的災難與禍亂,是一個帶有褒揚色彩、形容建立重大功勳的成語,其核心語義在于平定大亂、消除巨患。其語義基礎建立在“芟”與“夷”的鏟除、平定義項之上,并融合了“大難”所指代的嚴重危機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芟夷大難”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拼音與字義分解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勸說孫權時提到:“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
背景:指曹操已平定北方袁紹等割據勢力,暫時穩定局勢,但後續仍存威脅,需聯合抗曹。

三、整體含義

指削平或消除重大災難、禍亂,多用于描述平定大規模動亂或危機的行為,含褒義色彩。

四、用法與示例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原始語境或擴展用例,可查閱《三國志》相關章節或權威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厲霸臣版曹版牍邊計布縷長篇钿車恩逾慈母翻筋鬥紛雲敷述格調格目乖爽翰迹纥豆陵黃光黃序簡僻監卒積困激勉局體硁鄙快人快事棱鳀荔枝奴梅華鮎緣竹片言折獄潛狙傾杯樂請畫權利任車惹人注目日記簿肉聲撒哈拉沙漠少不得深宵神崖神怡社戲手串霜锷淑然送節所體同遊頑石點頭相煎顯結涎臉曉惑小瑣夏諺蟹浦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