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姬的意思、伯姬的詳細解釋
伯姬的解釋
(1). 春秋 魯宣公 之女, 宋共公 夫人,亦稱 共姬 、 恭伯姬 。 共公 死後,執節守貞。 魯襄公 三十年, 宋 宮失火,左右勸其躲避, 伯姬 曰:“婦人之義: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遂被焚死。見《穀梁傳·襄公三十年》、 漢 劉向 《列女傳·宋恭伯姬》。 漢 牟融 《理惑論》:“ 豫讓 吞炭漆身, 聶政 皮面自刑, 伯姬 蹈火, 高行 截容,君子為勇而有義,不聞譏其自毀沒也。”
(2).用以代稱賢女。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 伯姬 不見我,乃今始七齡。家書無虛月,豈異常歸寧?”
詞語分解
- 伯的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内
- 姬的解釋 姬 ī 古代對婦女的美稱。 中國漢代宮中的女官。 舊時稱妾:姬人。姬妾。姬侍。 舊時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歌姬。 姓。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伯姬”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位著名女性,其事迹在曆史文獻中常被提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身份背景
伯姬是魯宣公之女,魯成公之妹,母為穆姜。她嫁與宋共公為夫人,故亦稱共姬或恭伯姬。婚後育有一子宋平公,并曆經宋共公、宋平公、宋元公、宋景公四代,年壽逾七十。
二、主要事迹
-
守貞執節
宋共公去世後,伯姬堅守禮法,終身不再嫁,以貞節聞名。
-
焚死守禮
魯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宋宮突發大火,侍從勸其避火,伯姬以“婦人之義:保傅不俱,夜不下堂”為由拒絕,最終葬身火海。臨終前更言:“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
三、曆史評價
- 禮教典範:伯姬因嚴守禮法被後世奉為貞烈女性的代表,漢代劉向《列女傳》将其列入“貞順”篇。
- 文學象征:宋代王安石在《寄吳氏女子》中以“伯姬”代指賢女,體現其文化影響。
四、相關争議
- 婚禮風波:據載,宋共公未按禮制親迎伯姬,引發其不滿,後經魯國大夫調解方完婚。
- 守禮争議:部分學者認為其殉火行為過于迂腐,但多數文獻仍強調其“守義”精神。
參考資料
- 核心來源:(高權威性網頁)
- 補充細節:
- 文學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穀梁傳·襄公三十年》《列女傳·宋恭伯姬》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伯姬這個詞,你是想了解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反義詞對吧?
伯姬的意思是指古代貴族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也可以泛指某個家族中地位較高的女性成員。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部首是人,部首筆畫數是2。伯姬的來源是古代的封建制度,封建時代的貴族家庭中,根據血統和長幼順序來确定家族成員的地位,伯姬是排名最高的女性稱號之一。
關于伯姬的繁體字形式,是「伯姬」,沒有太大變化。至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但不影響詞義的本質。
我們來看幾個關于伯姬的例句:
1. “她是家族中的伯姬,擁有着無上的地位和權力。”
關于組詞,由于伯姬是一個獨立的稱號,沒有常見的相關詞組。不過,你可以參考一些與家族、地位、稱號等有關的詞彙。
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其他有關地位高的女性成員的稱號,比如「妃子」、「貴妃」等等。反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地位較低的女性稱號,比如「婢女」、「下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