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fully occupied everyday] 形容事情太多,時間不夠用
雖日不暇給,規摹宏遠矣。——《漢書·高帝紀下》
形容事務繁忙,沒有空閑。語本《史記·封禅書》:“雖受命而功不至,至 梁父 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漢書·禮樂志》:“ 漢 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 顔師古 注:“給,足也。言事務殷多,日日修造,尚不能足,故無暇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 崇寧 間初興學校,州郡建學,聚學糧,日不暇給。”《老殘遊記》第三回:“誰知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官幕兩途拿轎子來接的漸漸有日不暇給之勢。”
“日不暇給”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ì bù xiá jǐ,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指事務繁多,時間不夠用,形容極其繁忙的狀态。其中“暇”意為空閑,“給”表示充足()。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史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日不暇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天裡都無暇顧及,形容事情繁多,時間不夠用。
它的拆分部首是日(日字旁),不(一字底),暇(日字旁,屍字旁),給(纟字旁,口字旁)。它的筆畫總共是17畫。
《日不暇給》的典故來源于《論語·述而第十》:“《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的弟子顔回聽後感歎:“子的話過于精辟了,我算是領悟了七分,還有三分我怕是頂不完了。” 孔子回答說:“君子學道乎!日日,日日。”意思是君子要努力修行,每一天都要行善積德。
繁體字為《日不暇給》。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與現在有所不同。《日不暇給》中的字在古代寫法中,有可能是以雁的形态來表示的。雁形的字形比較複雜,與現代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他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日不暇給,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日滿西山、日積月累、日*********、日行一善、日新月異
無暇顧及、沒有空閑、事務繁忙
有閑、有餘、空閑、寬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