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君大夫的意思、君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君大夫的解釋

(1).有封地的大夫。《禮記·曲禮下》:“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餘小子。” 孔穎達 疏:“大夫有地者則亦稱曰君,故雲君大夫也。”

(2).國君和大夫。《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君大夫謂 椒舉 :‘女實遣之。’” 楊伯峻 注:“ 楚 君及其大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君大夫"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含義的複合稱謂,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一、詞源結構 該詞由"君"與"大夫"構成雙重複合關系。"君"在先秦文獻中既指諸侯國君(《說文解字》釋為"尊也"),也包含對貴族統治者的尊稱義;"大夫"為周代官制中卿之下的爵位(《周禮·地官》載"大夫五人"),後泛指高級官職。

二、曆史語義

  1. 周代分封語境:特指諸侯與其卿大夫的合稱。《禮記·曲禮》鄭玄注:"君謂諸侯,大夫其臣也",《左傳·襄公九年》"君大夫謂諸侯之卿"的記載,均體現其作為統治階層的集體指稱。
  2. 職官系統引申:在秦漢以降的官僚體系中,漸演變為對高級官員的泛稱。《漢書·百官公卿表》顔師古注:"大夫,掌論議之官",與"君"連用凸顯其尊貴地位。

三、語用特征 作為合成詞,"君大夫"在古籍中多出現于禮儀文書或史傳文獻。《儀禮·士相見禮》記載"君大夫退送",說明其常用于表述官僚階層的特定禮儀規範。《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該詞在明清文獻中使用頻率降低,逐漸被"士大夫"等新詞替代。

(主要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辭源》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君大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1. 有封地的大夫
    指擁有封地(采邑)的卿大夫。根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餘小子”,孔穎達疏對此注解:“大夫有地者則亦稱曰君,故雲君大夫也”。此處的“君”并非指國君,而是對擁有封地的大夫的尊稱,體現其地位與權力。

  2. 國君和大夫的合稱
    在特定語境中,“君大夫”可指代國君與大夫兩類群體。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提到“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楊伯峻注疏明确解釋為“楚君及其大夫”。這裡“君”指國君,“大夫”為臣屬,二者并列,強調君臣共同參與的場合。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邦盜榜汰背着手蔽薄兵略步叔不像意長行局臣衛舂築出鋒頭楚壼疵品村言黨章的彀底石東攔西阻方土煩膩芣苡敷聞該辯宮曹公冢翰飛戾天黃濁虎贲蝴蝶瓦建置膠版郊祡焦紅就和九牛毛緝綴捔巧劇組課農狼心涼夜離塵服零零碎碎螺子筆槃積固畜抛腔偏賞迫人鋪尺衾單熱呼實供失精落彩殊遇潼函投匦圖簿外呈答湘妃廟霞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