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鞭法的意思、條鞭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鞭法的解釋

(1).即一條鞭法。 明 中葉以後的賦役制度, 清 代因之。《續文獻通考·職役二》:“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為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為增減;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併為一條,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

(2).即一條鞭法。實行一條鞭法後所歸并的各項賦役的總稱。亦省稱“ 條鞭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每年額派小麥、赤豆、白豆、大青、黃豆、庫子三名,俱見條鞭下。”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本縣各官柴、馬、皂銀,詳條鞭下。”《清會典·戶部》:“但刊列地丁應徵之數,俾民不惑,是為條鞭法,即 明 之一條鞭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鞭法(又稱“一條鞭法”)是中國明代中後期推行的賦役制度改革,核心是将田賦、徭役、雜稅等合并為單一稅項,簡化征收流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條鞭法是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逐步實施的賦稅制度,由張居正于萬曆九年(1581年)全面推廣。其核心是将原本分散的田賦、徭役、雜稅等合并為“一條鞭”,按土地面積折算為銀兩統一征收。

二、核心内容

  1. 合并賦役
    将田賦、徭役、土貢等多項稅目合并為單一稅種,減少重複征收。
  2. 計畝征銀
    以土地面積為征稅标準,将實物稅改為貨币稅(白銀),農民無需服徭役,改為繳納銀錢。
  3. 官收官解
    稅收由地方官府統一征收和管理,取代原先的民間代征模式。

三、曆史意義

四、局限性

盡管條鞭法提高了征稅效率,但未能徹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且部分地區因白銀短缺出現變相加稅現象。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背景或改革細節,可參考《明史·食貨志》或張居正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鞭法》的意思

《條鞭法》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法律嚴厲、刑罰嚴酷。它表示用鞭子來進行懲罰,意味着刑法犀利而不容忍犯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鞭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條(右邊白):一畫

鞭(革部):21畫

法(水部):4畫

來源和繁體

《條鞭法》是出自古代文化中的成語,具體來源尚無确切文獻記載,但它廣泛運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

在繁體字中,“鞭”(革部)的上方有一個“彡”字頭,形狀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根據書法風格的變遷,一些漢字的形狀有所差異,包括《條鞭法》中的字。但整體結構和構造基本相同。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條鞭法》的例句:

1. 欺負弱小是不能被容忍的,必須以《條鞭法》予以制裁。

2.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條鞭法》始終都是必要的。

3. 法律的力量應該更加嚴厲,也就是運用《條鞭法》。

組詞

與《條鞭法》相關的組詞如下:

1. 刑法:刑罰的制度和原則。

2. 制裁:對犯罪行為進行懲罰。

3. 追究:對違法行為進行追責查究。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條鞭法》相近義的詞語有:嚴厲刑罰、苛刻法律。

與《條鞭法》相反義的詞語有:寬容、溫和懲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