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窮兇極逆 ”。
“窮兇極悖”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極其兇殘暴虐,且違背常理道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由“窮兇”和“極悖”兩部分組成:
出自《宋書·少帝紀》:“義符長嗣,屬當天位,不謂窮兇極悖,一至于此。”。這裡用“窮兇極悖”批評少帝劉義符的殘暴無道。
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曆史暴君、罪犯或道德敗壞者的行為。例如:
主要參考《宋書》原始出處及查字典的詳細釋義,其他網頁補充了結構和近義信息。
窮兇極悖(qióng xiōng jí bēi)是一個成語,形容行為極其惡劣、邪惡至極的意思。它由“窮兇”和“極悖”兩個詞組成。窮兇指的是惡劣行為極為嚴重;極悖指的是行為與道義、倫理背道而馳。
拆分部首和筆畫:窮(穴、二、襾,共9畫)兇(凵、幾,共4畫)極(木、及,共9畫)悖(心、貝,共10畫)。
來源:窮兇極悖最早見于《莊子·秋水》:“出于窮兇極悖者,反是狙匠。”後來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行為邪惡惡劣至極,背離了正道。
繁體:窮兇極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獻中,窮兇極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例句:這個貪官行為窮兇極悖,背離了公仆的本職,應該受到嚴懲。
組詞:窮奇極怪、窮奇極惡、窮奇極端、窮奇極乖
近義詞:惡劣至極、極為邪惡、罪惡滔天
反義詞:善良正直、品德高尚、端正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