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理亂的意思、理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理亂的解釋

(1) [order or lack of it]∶治與亂

理亂對立

(2)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治理整頓紛亂

撥正理亂

詳細解釋

(1).治理動亂,紛亂。《墨子·節葬下》:“厚葬久喪,實不可以富貧、衆寡、定危、理亂乎?” 漢 王充 《論衡·程材》:“取儒生者,必軌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優事理亂者也。”《北史·高允傳》:“移風易俗,理亂解紛。”

(2).治與亂。《管子·霸言》:“ 堯 舜 之人,非生而理也; 桀 紂 之人,非生而亂也。故理亂在上也。”《後漢書·崔寔傳論》:“ 寔 之《政論》,言當時理亂,雖 鼂錯 之徒不能過也。” 唐 李白 《經亂離後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金 元好問 《送高雄飛序》:“考古昔之理亂,論治道之先後。” 朱自清 《那裡走,我們的路》:“這樣,對于實際政治,便好落得個不聞理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理亂"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治理混亂;整治混亂(動詞)

    • 釋義: 指采取措施使混亂無序的狀态恢複秩序與安定。核心在于“治理”這個動作。
    • 書證:
      •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理”為“治玉也”,引申為治理、整理。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 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崔寔傳》:“夫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罰理平,是以藥石供養也。”此處“理平”與“理疾”相對,意指治理(混亂)使其平複。來源:範晔《後漢書》。
      • 清初王夫之《讀通鑒論·唐宣宗》:“蓋理亂者,必審其幾。” 意指治理亂世必須洞察其征兆。來源:王夫之《讀通鑒論》。
  2. 治與亂;安定與動亂(名詞)

    • 釋義: 指國家或社會的治理狀态,包含安定(治)與混亂(亂)兩個方面。常用來指代國家的政治狀況或社會的興衰。
    • 書證: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然洽聞之士,宜撮綱要,覽華而食實,棄邪而采正,極睇參差,亦學家之壯觀也。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列禦寇之書,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屍佼尉缭,術通而文鈍;鹖冠綿綿,亟發深言;鬼谷眇眇,每環奧義。情辨以澤,文子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韓非著博喻之富;呂氏鑒遠而體周,淮南泛采而文麗:斯則得百氏之華采,而辭氣文之大略也。若夫陸賈《新語》,賈誼《新書》,揚雄《法言》,劉向《說苑》,王符《潛夫》,崔寔《政論》,仲長《昌言》,杜夷《幽求》,或叙經典,或明政術,雖标論名,歸乎諸子。何者?博明萬事為子,適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理亂”,但其所論諸子百家思想,核心皆關乎治國安邦之“理亂”之道。來源:劉勰《文心雕龍》。
      • 唐房玄齡等《晉書·武帝紀》:“吾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猶理亂絲,不可急也。” 此處雖為比喻,但“理亂絲”之“理亂”實指治理紛亂。而《晉書》本身大量記載了西晉王朝的興衰理亂。來源:房玄齡等《晉書》。
      • 後世常用“理亂興衰”指代國家治理的成敗得失。如清代史學家多關注朝代更替的理亂之由。來源:中國傳統史學論述。

“理亂”一詞,既可表示治理混亂、使之有序的動作(動詞),也可表示國家或社會的治理狀态,涵蓋安定與動蕩(名詞)。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語境進行準确判斷。該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社會治理、國家興衰的高度關注。

網絡擴展解釋

“理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治理動亂或紛亂
    作為動詞使用,指通過政策或行動整頓混亂局面。例如《墨子·節葬下》提到“厚葬久喪,實不可以富貧、衆寡、定危、理亂乎”,此處強調治理動亂的作用。漢代王充在《論衡》中也提到“取文吏者,必優事理亂”,體現其作為治理手段的語境。

  2. 治世與亂世的對立關系
    作為名詞時,指社會安定(治)與動蕩(亂)的狀态。如《後漢書》中“理亂相承”,唐代李白詩句“頗窮理亂情”,均從曆史角度探讨治亂交替的規律。


引用文獻示例

總結
該詞既可指具體治理行為,也可抽象表達社會狀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需注意,其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謷悍薄夫杯中綠不抵才伐倉頭唱令家寵望除殘去穢楚管槌額戴圓履方丹渥打腫臉充胖子雕攻翻版封策豐雨庚信很愎闳誕萑蔰魂旦嘉良驕狠家羽節縮乩壇跼踧哭喪楞梨遴集流塵鯉魚馬拐慢步牡丹沐骨乜斜纏帳遣決騎戈窮山竭澤神車試墨帖十族鼠毛褐肅啟台衮舑舑涕泗滂沱吞聲飲氣王之渙溫柔溫巽橡子面先前顯祖榮宗孝婦缬草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