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後的意思、太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後的解釋

(1) [mother of an emperor;empress dowager] 帝王的母親

趙太後新用事。—— 諸葛亮《出師表》

(2) (此指趙孝成王之母)

太後禦玺

詳細解釋

帝王之母稱太後。如《戰國策·秦策二》的 秦 宣太後 ,為 昭襄王 之母;《趙策四》的 趙太後 ,為 孝成王 之母,皆列國諸王之母。 秦 漢 以後始專稱皇帝之母。《後漢書·董卓傳》:“乃私呼 卓 将兵入朝,以脅太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太後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曆史内涵

一、核心釋義

“太後”指封建時代帝王(皇帝)的母親,是宮廷制度中的尊稱。該詞由“太”(至高)與“後”(君主正妻)組合而成,強調其地位高于皇後,為帝王生母或嗣母的專屬稱號。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尊莊襄王後為帝太後。”

二、曆史稱謂演變

  1. 别稱與衍生

    • 母後:帝王對生母的敬稱(《古代漢語詞典》)。
    • 皇太後:新帝登基後,先帝正妻的尊號(《中國曆史大辭典》)。
    • 國太/娘娘:民間戲曲中對太後的俗稱(《漢語稱謂大詞典》)。
  2. 制度淵源

    周代始有“太後”稱謂雛形,如秦宣太後(芈八子)為史上首位掌權的太後;漢代定制“皇太後”為法定尊號,如呂雉稱“呂太後”,确立母儀天下的禮法地位(《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

三、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語境中,“太後”可比喻家族或組織中地位崇高的女性長輩,如“她在家中說一不二,堪稱‘老太後’”。此用法強調權威性,但脫離封建等級色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太後”詞條釋義。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母後、皇太後相關稱謂考釋。
  3.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太後制度沿革及案例。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現代引申義注解。
  5. 《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宮廷職官與尊號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太後”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太後是封建時代對帝王母親的尊稱,始于戰國時期的秦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之母(楚人)被尊為“宣太後”,這是曆史文獻中首次明确使用這一稱號。漢代沿襲秦制,正式将帝王之母稱為“皇太後”,此後成為曆代王朝的固定稱謂。

二、曆史演變

  1. 戰國至秦漢:諸侯王之母稱“太後”,如《戰國策》中記載的趙太後(趙孝成王之母)。
  2. 漢代以後:專指皇帝生母,如《後漢書》提及董卓“脅太後”的記載。
  3. 明代創新:明憲宗時期首創兩宮皇太後并存制度,嫡母為“母後皇太後”,生母為“聖母皇太後”。

三、地位與權力

太後作為帝王之母,地位崇高且擁有實際影響力:

四、使用場景

五、相關術語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制度演變及文化影響,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戰國策》等原始史料或權威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班女薄少寶質博取承附床頭人村父帶傍東山妓返潮發體非日非月高賢公信怪不的冠婚鼓柝和淑和衣而卧歡哥化心花帳恢複期奸數急疾津滴磈磊老爺兒連根良圖率剌剌楣機彌辔膩糊女貌郎才嵌花栖糧祈夢契密青虛祈盼賽娘散迹上流社會善節聖笤疏襟輸榮松軟天資卓越痛打土貢推迻讬處萬機主無藏五鬼術五齊憸邪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