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馬和止馬。泛指馭馬。《詩·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 毛 傳:“騁馬曰磬,止馬曰控。” 朱熹 集傳:“忌、抑,皆語助詞。” 宋 嶽珂 《桯史·義騟傳》:“﹝ 王成 ﹞呼常馭羸卒持鞚來,則帖耳訓服如平時,振迅通衢,磬控緩亟無少忤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實見小人在蝶背,有磬控駕馭之狀,俯仰顧盼,意殊生動,殊不類偶人也。”
磬控(qìng kòng)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境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駕馭車馬時的動作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本義解析
“磬”原指古代打擊樂器,引申為“彎曲、收束”之意;“控”指拉緊缰繩、控制方向。二字組合後,表示駕馭馬車時收放自如的動作,即“縱馬疾馳時突然勒緊缰繩,使馬匹減速或轉向”。此用法最早見于《詩經·鄭風·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縱送忌。”漢代鄭玄注:“磬控,雙聲字,謂騁馬曰磬,止馬曰控。”
引申與文學化表達
在文學作品中,“磬控”進一步衍生出對技藝精湛、掌控力強的贊美,如清代王夫之《詩經稗疏》提到:“磬控,禦者馳止之貌,言其禦之善也。”現代學者黃焯在《詩疏平議》中亦強調,該詞“生動體現了古人駕馭技術中力量與技巧的平衡”。
語用示例: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詩經》注疏及古代車馬文化研究文獻。)
“磬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馭馬的動作,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
碧蛆币物簿伍剗除朝路持平持疑崇偉出亂子丹鵲打牙配嘴蛾羅兒息分晰覆蔽服期浮攤幹臣趕翻告實割刿龜鶴遐齡裹合皇貴妃戢藏極大計局靖遏鏡台緊缺刻核勞徕雷暴涼闇六廐龍章秀骨名閥納蘭詞破損謙恭绮縠窮餓棄唾起陽草勸借三陽升遷屎詩收親訟曹填守鐵炭題主銅鬥兒家私啍喥托墳拖狗皮微辭小兒強解事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