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挈瓶 ”。1.汲水用的小瓶。比喻才智淺小。《左傳·昭公七年》:“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文選·陸機<文賦>》:“患挈瓶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 呂延濟 注:“挈瓶,小器也,喻小智之人才思屢空也。” 宋 李曾伯 《代蜀總升大府少卿謝丞相》:“伏念某窺管材疎,挈瓶智小。” 清 黃宗羲 《玄若高公墓志銘》:“老臣以一隅為挈瓶之守,豈知其無益於天下之大數也。”
(2).謂提瓶汲水。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四:“挈瓶者誰子?姣服當青春。”
“挈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字面含義
“挈”意為提、舉,“缾”同“瓶”,指汲水用的小容器。字面即指提瓶取水的動作。
2. 比喻義
引申為才智淺薄、見識有限,如《左傳·昭公七年》所載:“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此處以“挈缾”形容人雖能力有限,卻能恪守本分。
3. 其他解釋
部分典籍中,“挈缾”與“挈瓶”互通,如《說文解字》提及“缾”為汲水器,進一步強化其與日常勞作的聯繫。
總結
該詞既可指具體動作,亦含謙遜自喻或客觀評價他人能力的語境,需結合古文用例靈活理解。若需更深入解析古籍中的用法,建議參考《左傳》或漢代訓诂類文獻。
《挈瓶》是指攜帶瓶子或容器。在這個詞中,挈作為動詞,意為攜帶、帶領;瓶即指容器或瓶子。因此,《挈瓶》的意思就是帶着容器。
《挈瓶》由兩個部首構成:扌和瓦。扌是手的偏旁部首,瓦表示陶制之器。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挈字共有9畫。
《挈瓶》最早見于唐代陸龜蒙所著的《陸氏居室符》一書中,用于形容攜帶瓶子的意思。之後,這個詞逐漸進入白話文中使用,并成為現代漢語中的一個常見詞彙。
《挈瓶》的繁體字為「挾瓶」,繁體字中的「挾」是指攜帶、懷抱,與「挈」的意思相近。
在古代寫《挈瓶》時,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古代字形為「捷」加上「瓦」偏旁,字形較為複雜。此外,由于漢字演變,現代使用的《挈瓶》字形可能略微簡化。
1. 他挈瓶而來,裡面裝滿了美味的佳釀。
2. 她挈着一個瓶子,走進了花店。
3. 他常常挈着一個大瓶子去取水。
挈瓶的相關詞彙有:
1. 挈水(攜帶水源)
2. 挈箱(攜帶箱子)
3. 挈物(攜帶物品)
近義詞:攜帶、帶領、攜帶、攜帶
反義詞:放下、卸下、抛棄、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