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行本的意思、十行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行本的解釋

指 南宋 時的《十三經注疏》木闆刻本。每面十行,故稱。 清 阮元 《重刻宋闆注疏總目錄》:“右《十三經注疏》共四百十六卷……有 宋 十行本注疏者,即 南宋 嶽珂 《九經三傳沿革例》所載建本附《釋音注疏》也。其書刻於 宋 南渡之後,由 元 入 明 ,遞有修補。至 明 正德 中,其闆猶存,是以十行本為諸本最古之冊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行本是一個古籍版本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南宋時期刊刻的《十三經注疏》木闆刻本。因每面排版十行得名,屬于現存最早的完整注疏合刻本,在版本學中具有标杆意義。

二、版本特征

  1. 刊刻背景:約刻于南宋初年(12世紀),屬福建建陽書坊刊行的建本系統,附有陸德明《經典釋文》注音。
  2. 流傳情況:曆經元明兩代修補重印,至明正德年間(1506-1521)版片仍存,後世稱為「正德本」。
  3. 學術價值:清代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經注疏》時,以十行本為底本,确立了其在經學研究中的權威地位。

三、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偶用于形容篇幅較長的文獻(每頁十行以上),但此用法較少見,主要仍特指南宋注疏刻本。

注: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國古籍版本學》等工具書中有詳細考釋,建議查閱專業文獻獲取更多版本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行本》的意思

《十行本》是一種古代中國書籍形式。它的意思是指一個紙張上寫着十行字的本子。因為古代紙張貴重,為了節約用紙,人們經常将字寫在一張紙上,使其更加緊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行本》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十”,表示數字十,代表數量;二是“本”,表示書籍。整個詞的筆畫總數是八畫。

來源

《十行本》最早出現在唐代,當時紙張還比較稀缺,人們需要節約紙張的使用。十行本的形式因此應運而生。

繁體

《十行本》的繁體字為「十行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十行本》的四個字用繁體字來表示,而且筆畫的書寫順序也可能有一定差異。

例句

1. 這本《十行本》收錄了許多古人的詩詞作品。

2. 他用一本《十行本》來記錄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組詞

《十行本》中的兩個字也可以與其他字組成新詞:

1. 十全十美(形容完美無缺)

2. 本末倒置(形容弄反了事物的次序)

近義詞

《十行本》的近義詞包括:十行紙

反義詞

《十行本》的反義詞沒有一個明确的對應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