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引首的意思、上引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引首的解釋

裝裱的卷軸字畫,畫面以外的上下部分統稱“引首”,其在上部者稱為“上引首”。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諸畫裝褫尺寸定式;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引首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術語,指豎式卷軸類書畫作品裝裱時,位于畫心正上方用于題寫作品名稱或名家題跋的空白部分。這一概念源于古代"天頭地腳"的裝裱形制,《中國書畫裝裱術語辭典》記載其長度通常為畫心高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從結構功能看,上引首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平衡畫面構圖,通過留白形成視覺緩沖;二是記錄作品信息,曆代收藏家常在此處钤蓋鑒藏印;三是傳承文化價值,如明代項元汴在《快雪時晴帖》上引首處留有重要題識。故宮博物院修複專家指出,宋元時期形成的"宣和裝"已将上引首作為标準裝裱要素,其材質多選用仿古色绫絹以襯托主體畫面。

需要注意的是,上引首與"詩塘""隔水"等裝裱術語存在區别。據《中國美術大辭典》解釋,詩塘位于畫心上端但獨立成幅,而上引首始終與畫心連為一體,這種結構差異體現了傳統裝裱"主次有序"的美學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上引首”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術語,指卷軸類字畫裝裱時畫面外上方的空白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在卷軸裝裱中,畫面之外的上下空白區域統稱為“引首”,其中位于畫心上方的部分即為“上引首”。其作用既為保護畫心,也為題跋、印章等留出空間。

  2. 曆史規格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紹興禦府書畫式》記載了詳細裝裱尺寸:大整幅畫作上引首三寸(約10厘米),小全幅則為二寸七分(約8.7厘米)。這種标準化尺寸體現了古代宮廷裝裱的嚴謹性。

  3. 功能與演變
    上引首最初用于題寫畫作名稱或收藏者信息,明清時期逐漸成為文人題詩、蓋印的重要區域。與之對應的“下引首”位于畫心下方,共同構成傳統卷軸書畫的完整形制。

注:該術語主要用于專業書畫裝裱領域,現代裝裱雖形式多樣,但傳統卷軸仍保留這一經典結構。更多古籍原文可參考《齊東野語》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逼誘長消晨事襯褶袍尺圖侈心此風不可長粗滞登薦疊聲短喪對窩翻經沸激傅時符譣公共場所官績古歡濠上喉痧畫藳浃汗翦刀草狡害腳湯教務徼巡曠古奇聞哭嚎朦昧皮袋遷嬗切峻融融怡怡三大節上驷燒羹飯聲譜升用示夢手續受業輸送束載綏聚宿志胎鰕同聲同氣退藏璺拆文珰夏癸鹹豐庚申鄉規民約相煎太急向聲背實嘯傲枵腹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