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句身的意思、句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句身的解釋

佛教語。謂能诠釋衆義而決定其究竟。多法聚積為身。《楞伽經》卷二:“句身者,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 宋 正受 集注:“新説雲:謂一句、二句、多句能詮差别名曰句身……身者,多法積聚義。” 清 龔自珍 《<支6*那古德遺書>序》:“名身句身,尚懼不明,烏有所謂參悟者乎?”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句身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句身是漢語詞彙學和佛學中的重要術語,在不同語境下有特定含義:

一、漢語詞典釋義(語言學角度)

句身指由多個詞語組合而成的完整句子單位,是表達完整語義的基本語言結構。在傳統漢語語法中,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完整性:具備主語和謂語成分,能獨立表達完整意思(如:"鳥飛");
  2. 層級性:高于"詞身"(單詞),屬于語法結構的更高層級;
  3. 功能分類:按語氣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等類型。

二、佛學釋義(梵語 padakāya

在佛教阿毗達磨體系中,"句身"作為"名身、句身、文身"三身之一,特指:

  1. 表義單位:通過詞語組合形成的完整教義表述(如:"諸行無常");
  2. 诠解功能:區别于單個概念(名身),用于闡釋佛法深義;
  3. 經典依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二載:"句身者,謂諸行無常等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句身"詞條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句身"釋義
  3.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二(大正藏第30冊)
  4.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線上佛典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句身”是佛教術語,主要用于分析語言與義理的關系,其核心含義需結合不同經典和宗派觀點理解。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句身”指能完整表達佛法義理的句子或句子集合,具有诠釋真理、決定義理究竟的作用。其本質是多法聚積形成的語言單位。例如《俱舍論》舉出“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等完整命題作為句身的典型。

二、構成方式

  1. 單句與多句
    有部宗認為需兩個以上句子才能構成句身(如“諸行無常”為一個句,兩個句以上稱句身),而其他宗派(如法相宗)認為一個完整表達差異的句子即可稱為句身。
  2. 增語為性
    通過語言對事物差異進行表述,如“諸行無常”揭示了現象的無常性,屬于對事物本質的判斷。

三、宗派差異

四、學術應用

在佛教文獻研究中,句身常與“名身”(詞語集合)、“文身”(字母音韻)并列為語言分析的三要素,用于解構經典文本的語義層次。清代學者龔自珍曾以此概念探讨佛經翻譯的精确性,認為需厘清句身才能正确參悟經典。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宗派的具體辯論或相關梵文術語,可進一步查閱《俱舍論》《大乘廣五蘊論》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薄躬包桑鞭闆撥車不消嘲嘈車簾呈形吹毛求瑕鉏麛醇美東不訾馮驩彈铗拂除付現給驿虹棧家克計簡翟解鬥謹澀即政糠粃昆陵窟竅連草梁頭遼西利交臨殡詅癡符靈基祿命耄年泡花憑借破業乾洗啓拆棄末反本侵剝輕蟬情禮溽蒸桑楺撒散山岬生相绶囊衰頽舒豁書客絲肉隨着淘濯通賂鄉科向外崤塞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