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枳椇的别名。《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枸” 三國 吳 陸玑 疏:“枸樹高大似白楊,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噉之甘美如飴,八月熟,今官園種之,謂之木蜜。”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木蜜生南方,合體皆甜,嫩枝及葉,皆可生啗,味如蜜,解煩止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枳椇》:“﹝釋名﹞:木蜜、木餳、木珊瑚。”
(2).蜜香的别名。《太平禦覽》卷九八二引 漢 楊孚 《異物志》:“木蜜名曰香樹,生千歲,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歲乃往看,歲月久,樹材惡者腐敗,唯中節堅直芬香者獨在耳。”《太平禦覽》卷九八二引 晉 郭義恭 《廣志》:“木蜜樹,號千歲樹,根甚大,伐之,四五歲,乃取不腐者為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蜜香》:“﹝釋名﹞:木蜜、沒香、多香木。”
(3).棗子的别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事物異名》:“木蜜,棗子也。”
木蜜是漢語中一個多義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植物名稱(枳椇)
指鼠李科植物枳椇(學名:Hovenia dulcis),其果實味甘如蜜,故稱“木蜜”。其果柄肥厚扭曲,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金鈎子”。《本草綱目·果部》記載:“枳椇……實形卷曲,核在兩端,味甘如蜜”, 古代文獻《詩疏》亦雲:“謂之木蜜,雲美如饴蜜”。其果實與果柄具解酒毒、止渴除煩之效。
香木樹脂(沉香别名)
古代文獻中亦指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樹脂凝結而成的香料。《南方草木狀》稱:“蜜香、沉香、雞骨香……狀如刺槐,木心堅實,沉水者為沉香”,因樹脂香甜,别稱“木蜜”。《本草衍義》明确記載:“沉香木,嶺南諸郡悉有之……木蜜形如白蠟”,此處“木蜜”即指沉香樹脂。
蜂蜜的别稱(罕見用法)
少數方言或古籍中偶以“木蜜”代指蜂蜜,強調其源于草木花蕊。如《方言》注:“蜂釀百花成蜜,古謂之木蜜”, 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見。
“木蜜”的核心詞義為枳椇(植物及其果實),次義為沉香樹脂(香料)。二者均以“味甘如蜜”得名,體現了漢語命名中“因形味賦名”的特點。其植物學特性與藥用價值在古代本草文獻中均有權威記載,反映了傳統博物學對自然資源的認知與應用。
參考來源:
“木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文獻和植物學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木蜜的三種含義均與植物的甜味特性相關,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太平禦覽》《本草綱目》等古籍原文。
按選拜問鄙意不小可參诘侪輩徹簡寵人怆天呼地脣腐齒落呲打辭語膽俞丁則貳都發凡起例番更豐镌俸粢偾蹶膏梁錦繡公執關稅同盟褐衣蔬食紅绫餤黃鹄灰失失回文詩諱隱剪除驕惑結昏解齋頸尾矜率襟袂機權口口聲聲遼河流言飛文龍書駱駝杖莽蒼密恩冥浮凝默乾篾片阡兆清公清貴趨之若鹜柔媚柔易若時沙坑山樊騰湧投鼠之忌頭重窩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