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正莊重。 唐 呂溫 《故博陵崔公行狀》:“公清莊而和,博厚而敏。”
“清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清莊”意為清正莊重,形容人品行端正、舉止嚴肅。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呂溫《故博陵崔公行狀》中記載:“公清莊而和,博厚而敏”,強調人物兼具清廉與莊重的品質。
在姓名學中,“清莊”被賦予吉祥寓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莊”字的詳細解釋(如四通八達的“康莊大道”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清莊》一詞常用于形容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境地和高尚品格。它指的是個人能夠心态平和、生活平穩,追求真理、積極向上,從而達到心靈清靜的境界。
《清莊》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廣”,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代表液體或與水相關的事物;“廣”是右邊的部首,代表寬闊、廣大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8畫。
《清莊》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作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莊周。他以幽默、寓言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内心自在、擺脫世俗束縛的理解。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清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清莊」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來說,「清」這個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形狀更像一個正方形,字形更加古樸簡約;「莊」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形狀則更加接近一個方框,并且下方有一個小小的橫杠。
1. 他追求的是心靈的清莊,而非物質的享樂。
2. 修習禅修讓我感受到了心靈的清莊之美。
組詞:清澈、莊重、清澈如鏡、莊重典雅。
近義詞:甯靜、恬淡、安甯。
反義詞:渾濁、喧嚣、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