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隸漢的意思、隸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隸漢的解釋

即漢隸。指 漢 代的隸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嘗見友人以隸漢自誇。餘誚之曰:‘此不過於真字上加一二筆飛撇,遂枉其名曰隸。此名隸楷,非隸漢也。’”參見“ 隸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隸漢”是漢字書法術語,指漢代隸書(簡稱“漢隸”),是隸書發展成熟階段的代表形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隸漢”即“漢隸”,指漢代通行的隸書體。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沈德符《野獲編》中記載時人以“隸漢”自誇書藝,但被指出實為隸楷混合體而非純正漢隸。

二、曆史背景

隸書在漢代達到鼎盛,尤其東漢時期:

三、藝術特征

漢隸以三大核心審美特征著稱:

  1. 筆法創新:典型“蠶頭燕尾”與“一波三折”的波磔筆畫,提按幅度增大,如《石門銘》橫畫綿長如繩,豎畫挺拔如柱;
  2. 結構特征:字形扁平舒展,左右開張,兼具篆書圓勁與楷書方正,如《禮器碑》布局疏密有緻;
  3. 審美意蘊:整體風格雄渾莊嚴,被譽為“樸”的至高境界,體現漢代文化厚重感。

四、文獻記載與影響

明代文人已關注漢隸的純粹性,批評混淆隸楷的書寫現象。漢隸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直接啟發楷書、行書發展,至今仍是書法臨習的重要範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碑帖(如《石門銘》《禮器碑》)的筆法細節,可參考相關書法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隸漢》的意思

《隸漢》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古代中國的隸書。隸書是中國古代一種筆畫簡練、字形規整的字體。它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後來楷書的起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隸漢》共包含兩個漢字:隸和漢。其中,隸的部首是隸部,漢的部首是水部。隸的筆畫數為8,漢的筆畫數為6。

來源與發展

隸書最早出現于西周時期,而《隸漢》這個詞則是指漢字的隸書風格。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經曆了小篆、隸書、楷書等不同的書寫風格。隸書主要用于書寫公文和刻石碑銘,後來逐漸被楷書所取代。

繁體字

《隸漢》的繁體字形為《隸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隸書的特點是筆畫相對規整,線條簡練。與此相對應的是,古代漢字的筆畫與現代有所差異,形狀更為古樸。隸書的字形比較方正,結構簡潔,具有較高的辨識度。

例句

1. 他的字寫得很好,特别擅長隸漢。

2. 這篇文章的标題采用了隸漢的字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隸書、隸變、漢字、字形、書法。

近義詞:隸書、隸變、隸寫、隸字。

反義詞: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的反義詞為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