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good at and used to going on expedition] 指人善于征伐作戰
謂久經沙場,善于作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 法聰 早當此際,遙遙地望見,果是會相持,能征慣戰,不慌不緊不忙,果手疾眼辨。”《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參将姓 徐 名 惠 ,是由行伍出身,倒是一員能征慣戰的武将。” 老舍 《寶船》第二幕第二場:“我帶來五百名蜜蜂兵,都能征慣戰!”京劇《楊門女将》第四場:“唉,縱然挂得帥印,缺少能征慣戰的先行,難道叫她老人家親自沖鋒陷陣不成?”
“能征慣戰”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善于征戰的軍事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人或軍隊久經戰陣,既擅長制定戰術,又能熟練應對戰場變化,具有極強的實戰能力。常用于褒獎将領或精銳部隊的軍事素養。
最早見于元代關漢卿的《哭存孝》:“左哨三千番兵能征慣戰”,以及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形容角色法聰的作戰能力。
該成語不僅限于古代戰争,現代也可比喻在某一領域經驗豐富、應對自如的人,如商戰、競技等場景。
“能征慣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有過往經驗,能夠精通戰争策略和實戰經驗,善于打仗。
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能:十二畫,辶部,由“月”、“力”的組合而成。
征:七畫,彳部,由“彳”、“九”的組合而成。
慣:十畫,心部,由“忄”、金的組合而成。
戰:八畫,戈部,由“戈”構成。
成語“能征慣戰”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在宋代文學中被較多使用。繁體字為“能徵慣戰”。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些區别與現代漢字寫法。比如“能”字在古代寫法中會加上雙點表示台階,而“戰”字的寫法則類似于“旦”。
以下是一些使用“能征慣戰”成語的例句:
1. 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将軍,能征慣戰,所以才能在戰場上穩定勝局。
2. 這支足球隊有很多老隊員,他們能征慣戰,因此在關鍵比賽中更有優勢。
3. 這位CEO是一位有實戰經驗的企業家,他能夠應對市場的各種挑戰,是一位能征慣戰的領導者。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征戰、慣戰、征服、戰争、能力、慣性”等。
近義詞有:“經驗豐富、老練、善于作戰、娴熟運用”等。
反義詞有:“菜鳥、生手、缺乏實戰經驗、對戰争不熟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