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驅使的意思、驅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驅使的解釋

(1) [order about]∶迫使;使喚

不堪驅使。——《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不堪母驅使。

供驅使

(2) [prompt;urge]∶推動

為好奇心所驅使

(3) [send sb. on an errand or mission;dispatch]∶差遣;派用

年在方剛,適可驅使

詳細解釋

(1).差遣;役使。《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唐 韓愈 《應所在典貼良人男女等狀》:“右準律,不許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驅使。” 清 顧炎武 《拽梯郎君祠記》:“方東兵之入 遵化 ,薄京師,下 永平 而攻 昌黎 也,俘掠人民以萬計,驅使之如牛馬。” 郭沫若 《高漸離》第二幕:“陛下有什麼驅使?”

(2).調遣;使用。《三國志·吳志·張昭傳》:“夫為人君者,謂能駕禦英雄,驅使羣賢。” 清 吳偉業 《庚子八月訪同年吳永調于錫山有感賦贈》之三:“酒杯驅使從無分,書卷消磨絶可憐。” 魯迅 《書信集·緻羅清桢》:“而顔面軟弱,拳頭過大,尤為非宜,此種畫法,隻能用為象征,偶一驅使。”

(3).推動;支配。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四:“每人隻被一種熱烈的情緒--不論是貪婪、戀愛、怨恨或是複仇--所驅使着。”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三章:“當 郭振山 顯得無能為力, 梁生寶 出來試圖控制 蛤蟆灘 局面的時候,他僅僅出于一種黨性要求和感情驅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驅使"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指向的動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将其定義為:①差遣迫使,指通過命令或強制手段使人行動;②推動促使,表示受内在或外在因素影響而行動。該詞最早見于《史記·秦始皇本紀》"驅使阡陌"的用法,指差遣勞作。

從構詞法分析,"驅"本義為策馬前行(《說文解字》釋"驅"為"馬馳也"),"使"含差遣、任用之意,二字組合後詞義發生引申。現代用法中,第一義項常見于被動句式,如魯迅《彷徨·祝福》中"我被無形的鞭子驅使着",第二義項多用于主動語态,如"強烈的好奇心驅使着他繼續探索"。

語義演變方面,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在唐宋時期已發展出抽象含義,如白居易《兇宅》詩"風雨壞檐隙,蛇鼠空牆堎。主人再三歎,謂是前生孽。驅使我堂上,颠倒我門闾"中的複合語義表達。現代漢語中常與"受""被"等介詞搭配使用,如"受利益驅使""被好奇心驅使"等固定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驅使”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迫使;使喚
    指通過命令、強制或激勵手段,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例如:“不堪驅使”(出自《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表示無法承受被強制使喚。

  2. 推動
    指受某種内在或外在力量的影響而行動。例如:“為好奇心所驅使”,表示好奇心成為行動的動力。

  3. 差遣;派用
    多用于上級對下級的任務分配,如“適可驅使”表示根據能力派遣人員。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三、延伸解析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玉台新詠》《三國志》等古籍,或現代作家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兵巴拉圭薄暝彼人玻璃磚帛書不按君臣長賓蚩蚩嚚嚚吹竹彈絲楚之平答辭瘅惡刀室雕闌遁叟惡狗犯曲風措封胡羯末弓膠公祖劀殺函蓋充周懷瑕結姻噤婁看産考級料估列星六宗李恂被鸾扃汒若牛骥同槽栖蕩起號騎将欽負勤職絨球賞封沙蚤申雪壽年說大話思患預防死裡逃生俗意談料同盟國吐實土型外動字委實無寄無升閑捷斜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