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燋殺的意思、燋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燋殺的解釋

聲音急促。燋,通“ 噍 ”。 唐 劉禹錫 《泰娘歌》引:“故日抱樂器而哭,其音燋殺以悲。”燋,一本作“ 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燋殺(jiāo sh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極度幹燥、枯焦的狀态,常用來形容草木、土地等因幹旱或火燒而失去水分、生機萎靡的樣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燋(jiāo)

    • 本義為火炬,引申為物體受火而幹枯。《說文解字》釋:“燋,所以然持火也。”後通假為“焦”,表燒焦、幹燥之意。
    • 例:《周禮·春官》載“蔔師掌開龜之四兆,一曰方兆,二曰功兆,三曰義兆,四曰弓兆……凡蔔,以明火爇燋”,此處“燋”指灼龜的幹燥荊木枝。
  2. 殺(shā)

    • 此處作副詞,表程度極深,相當于“甚”“極”。如《詩經·大雅》“誰能執熱,逝不以濯”鄭玄箋:“當以濯濯除其熱,猶治國當用賢以求安,不可但殺之。”

合成義:“燋殺”即幹燥至極、毫無潤澤,強調因缺水或火燒導緻的徹底枯槁狀态。


二、古籍用例與引申

  1. 自然物象描寫

    • 形容草木幹枯:《論衡·感虛》載“湯遭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而猶大雨,方數千裡,則謂湯以身禱為燋殺之語,虛也。” 此處以“燋殺”反襯幹旱之烈。
    • 指土地龜裂:《鹽鐵論·水旱》雲“若多燋殺,則土失其宜”,描述土地因旱災喪失肥力。
  2. 隱喻生命凋敝

    • 引申為生機斷絕,如《淮南子·本經訓》“草木燋殺,百獸皆震”,以自然景象喻指萬物衰敗。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燋殺:枯焦。形容幹旱或火燒後的幹枯狀态。

    例證引《周禮·春官》及王充《論衡》。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燋:通“焦”,物經火燒而枯幹。

    燋殺:極言幹燥。如《論衡》“雨猶大雨……則謂湯以身禱為燋殺之語,虛也”。


四、現代應用與辨析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鄭玄注《毛詩正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充. 《論衡·感虛篇》. 中華書局.
  4. 桓寬. 《鹽鐵論·水旱》. 上海人民出版社.
  5. 劉安. 《淮南子·本經訓》. 北京燕山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燋殺”一詞的解釋如下:

1. 詞義可能性分析

由于未搜索到直接相關的文獻或詞典釋義,推測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2. 建議

若需進一步确認詞義,可補充以下信息:

由于資料有限,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建議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海黯陋邊防部隊財産猜恨禅真出閣答孩遁屍發展經濟學分銅扶拱浮話國器涵虛呵诹畫外皎澄角影結絡寂絕矜存驚懅九五之位眷寄捐悶開拔烤電狂醉褲腳老視眼列韻柳腰勉喻米泔水謀私抛售皮棉敲牛宰馬耆長青供丘乘秋岚跧藏梢林事寬即圓刷動説地談天朔鼙死節斯擡斯敬松畹蒐拔泰極濤泷犆縣髫齡卧房鹜外消愁解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