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ther and fall]∶枯萎凋謝
(2) [decline]∶衰退
筋力衰謝
(1).精力衰退。《宋書·顧觊之傳》:“﹝ 覬之 ﹞曰:‘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非復軍旅之日。’”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一:“衰謝當何懺,惟應悔壯圖。”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自是日漸衰謝,至饘粥不供。” 郭沫若 《新華頌·多謝》:“要戰勝年齡的衰謝,是一場劇烈的鬥争。”
(2).敗落。《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時 宋 道衰謝,諸王微弱。” 李廣田 《銀狐集·柳葉桃》:“這些柳葉桃是這人家的前一世人培植起來的,種花人謝世之後,接着就是這家業的衰謝。”
(3).凋謝。 ********* 《文學的曆史動向》:“然而本土形式的花開到極盛,必歸于衰謝,那是一切生命的規律。”
“衰謝”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精力衰退
指人體或事物因時間流逝而逐漸失去活力。例如《宋書·顧觊之傳》提到“筋力衰謝,非複軍旅之日”,強調年齡增長導緻的體力衰減。唐代司空圖詩中也用“衰謝當何忏,惟應悔壯圖”表達對衰老的無奈。
敗落
多用于描述家族、事業的衰落。如《南史·齊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提及“宋道衰謝,諸王微弱”,李廣田在《柳葉桃》中則以“家業衰謝”暗喻家族沒落。
凋謝
原指植物的枯萎,後引申為事物的消亡。例如聞一多提到“本土形式的花開到極盛,必歸于衰謝”,隱喻文化或生命的自然規律。
古詩文
杜甫《九日》中“幹戈衰謝兩相催”,既指自身衰老,也暗喻時局動蕩;《八哀詩》中“衰謝增酸辛”,則強化了人生暮年的悲涼感。
現代語境
可描述自然現象(如“萬物衰謝”),或抽象概念(如“高校BBS衰謝”)。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查字典及《宋書》《南史》等古籍。
衰謝這個詞來源于漢語,表示一個事物逐漸衰弱、凋謝或衰退的過程。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生理狀态的變化、物體的退化或社會的衰落等。
衰謝這個詞的部首是月,表示與月亮相關的事物。它總共有13個筆畫,其中"衰"部分占了8個筆畫,"謝"部分則占了5個筆畫。
衰謝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早期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在繁體字中,“衰”仍然保留着其古代的寫法,但“謝”則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衰”字由衣和危兩個部首組成。“衣”表示與衣服有關的事物,“危”則表示危險或困難。這種組合形式暗示了衰落與困境息息相關的意思。
而“謝”字的古代寫法則相對保持不變,由讠和止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讠”表示與言語有關的事物,而“止”則表示停止或結束。
1. 這座城市的繁華已經開始衰謝了。
2. 老人的身體逐漸衰謝,需要我們的關懷和照顧。
3. 植物在秋天會經曆衰謝的過程,然後重新複蘇。
衰落、衰敗、謝絕、凋謝
近義詞: 衰退、衰弱、萎縮
反義詞: 興盛、繁榮、興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