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則寸的意思、得寸則寸的詳細解釋
得寸則寸的解釋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寸的解釋 寸 ù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寸。 短小:寸土。寸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寸心。寸步難行。 姓。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得寸則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強調務實獲取而非貪求更多。這一解釋源自《戰國策·秦策三》中“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的典故。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非權威來源(如、8)将其與“貪得無厭”混淆,但權威典籍(如漢典、詩詞名句網)均未提及此負面含義,核心意義更接近“量力而行,逐步積累”。
2.出處與背景
出自《戰國策·秦策三》,原為範雎向秦昭襄王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中的比喻,主張逐步擴張領土,每得一寸土地便鞏固一寸,避免冒進。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常用于描述務實獲取利益的态度。
- 成語結構:并列式(ABCB型),如“得寸則寸,得尺則尺”。
- 近義詞:得尺得寸(強調逐步積累)。
4.注意事項
需與“得寸進尺”區分:後者含貶義,指貪心不足;而“得寸則寸”為中性或褒義,強調務實。若語境需表達貪欲,應使用“得寸進尺”。
5.示例與應用
《蕩寇志》第九十八回曾引用此成語,體現“逐步推進”的策略思想。現代可用于描述投資、學習等領域中“穩紮穩打”的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詩詞名句網)。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寸則寸是一個成語,表示在計量、估量或處理事務時,一寸的差錯也不能多得或少得。
拆分部首和筆畫:得(彳、止、彳)寸(寸)
來源:得寸則寸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一章中的一句話:“今天下列國之權,則有足于取天下而守之者,非暴力弗争,及守之也。是以得大國之政則寸,非暴力弗争,及也。”後來經過時代演變,成為了現在的成語。
繁體字:得寸則寸
古時候漢字寫法:得寸則寸
例句:他主張得寸則寸,辦事一絲不苟,不偏不倚。
組詞:得手(成功)、得利(獲利)、得分(得分數)、得失(得和失)、得過且過(安于現狀)
近義詞:量力而行、一寸尺寸、端正一寸
反義詞:得寸進尺、争分奪秒、過猶不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