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鬥量的意思、車載鬥量的詳細解釋
車載鬥量的解釋
[common and numerous] 可用車或鬥來裝載度量。形容為數之多
聰明特達者,八十人,如臣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三國志》
詳細解釋
形容數量很多。多用以表示不足為奇。《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遣都尉 趙咨 使 魏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魏文帝 ﹞又曰:‘ 吳 如大夫者幾人?’ 咨 曰:‘聰明特達者八6*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武後 初稱 周 ,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舉供奉官,正員外多置裡行,拾遺、補闕、禦史等至有‘車載鬥量’之詠。” 孫犁 《白洋澱紀事·吳召兒》:“這不算什麼,要是像今天,好墨水,車載鬥量,就不再會為一個空瓶子争吵了。”
詞語分解
- 車載的解釋 用車載運。《三國志·魏志·華佗傳》:“ 佗 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 鬥量的解釋 形容數量之多。 唐 劉禹錫 《泰娘歌》:“鬥量明珠鳥傳意,紺幰迎入專城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車載鬥量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車載鬥量”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信息:
1.基本含義
- 釋義:指事物或人才數量極多,多到可以用車裝載、用鬥來量,形容數量龐大且不足為奇。
- 語義延伸:既可形容具體物品的數量多(如“花生車載鬥量”),也可比喻人才輩出(如“特達者不可勝數”)。
2.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出自《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記載,三國時期吳國中大夫趙咨出使魏國,面對曹丕的試探時稱:“如臣之比,車載鬥量,不可勝數”,以此彰顯吳國人才濟濟。
- 文學引用:唐代王勃在《山亭思友人序》中也曾用此成語,進一步鞏固其文化内涵。
3.語法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車載”和“鬥量”兩部分并列構成。
- 詞性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陳述句或評價性語境,例如:“舉人進士車載鬥量,不足為奇”。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可勝數、汗牛充棟、不計其數,均強調數量龐大。
- 反義詞:鳳毛麟角、寥若晨星、屈指可數,突顯稀有珍貴。
5.例句與應用
- 古文例句: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中寫道:“舉人、進士……車載鬥量,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
- 現代用法:如“網絡資訊車載鬥量,多到難以應付”,形容信息泛濫。
該成語生動描繪了“數量極多”的意象,既有曆史典故支撐,又在現代語境中靈活應用。其聯合式結構和豐富語義使其在文學與口語中均具表現力。更多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及曆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車載鬥量》一詞意指裝載車輛和計量重量的器械,具有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車(辶)和量(裡),筆畫分别為四畫和十十四畫。來源于古代商業和交通的發展需求,車載鬥量作為一種工具應運而生。
在繁體字中,車載鬥量的寫法為「車載鬥量」,字形更加複雜,但意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車載鬥量也有多種寫法,如「車裝鬥量」、「車戴鬥量」等,但字意相似。
以下為例句:
1. 今天我去貨場幫忙用車載鬥量測量商品的重量。
2. 在古代,商人們常常使用車載鬥量來計算貨物的重量。
相關的組詞有:車輛、重量、鬥量、裝載。近義詞可以是:車載量、車載秤。反義詞可以是:行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