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itary officer] 軍官,主要指下層小官
東向而朝軍吏。——漢· 劉向《列女傳》
盡以與軍吏士大夫。
泛指軍中的将帥官佐。《周禮·夏官·大司馬》:“諸侯載旂,軍吏載旗。” 鄭玄 注:“軍吏,諸軍帥也。” 賈公彥 疏:“亦謂從軍将至下伍長皆是軍吏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初, 王莽 徵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百人,并以為軍吏。” 清 魏源 《<聖武記>叙》:“無一政能申軍法,則佚民玩;無一材堪充軍吏,則敖民狂。”
“軍吏”是古代軍事體系中的官職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解釋:
指軍隊中的軍官,通常特指下層小官,如伍長、什長等基層管理者。例如《列女傳》記載“東向而朝軍吏”,此處即強調其作為普通軍官的身份。
部分文獻中,“軍吏”泛指軍中各級将帥官佐,涵蓋從高級指揮官到基層管理者。例如《周禮·夏官·大司馬》提到“軍吏載旗”,鄭玄注解為“諸軍帥”,賈公彥進一步說明包括“從軍将至下伍長”。
英文可譯為“military officer”,側重軍官身份。
“軍吏”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狹義指基層軍官,廣義涵蓋軍隊中所有等級的将帥官佐。其定義差異與不同曆史時期的軍事制度相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軍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軍是表示軍隊的意思,吏是指官吏、官員的意思。
軍的部首是冖,軍的總筆畫數為7;吏的部首是口,吏的總筆畫數為5。
《軍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吏部負責選任和管理官吏。軍吏則是指在軍隊中擔任官員職務的人。
《軍吏》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軍的寫法是"軍",吏的寫法是"吏"。
1. 他在軍隊服役多年後,成為一名軍吏。
2. 軍吏們嚴肅認真地執行着軍事法規。
組詞:“軍官”、“吏部”、“吏治”。
近義詞:“軍官”、“官吏”、“軍事官員”。
反義詞:“平民”、“百姓”、“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