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寝處的意思、寝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寝處的解釋

(1).猶坐卧,息止。《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臣為隸新,然二子者,譬如禽獸,臣食其肉而寝處其皮矣。”《孔子家語·五儀》:“夫寝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宋 陳鹄 《西塘集耆舊續聞》卷一:“公即棄官,逕歸其家,築草堂三間於家側,日夜寝處其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惟一客 宮夢弼 , 陝 人,生平無所乞請。每至,輒經歲。詞旨清灑, 柳 與寝處時最多。”

(2).猶言食肉寝皮。《左傳·昭公三年》:“ 子雅 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寝處我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 和 擊桌曰:‘曩年非姥憐賜一甌粥,更何得旋鄉土!今欲得而寝處之。’”參見“ 寝皮食肉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寝處”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區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指睡覺或休息的場所,即“寝室”“居所”。古代人重視寝處環境,認為良好的寝處能提升生活質量。

    • 例:《孔子家語·五儀》提到“寝處不時”會影響健康,強調作息規律的重要性。
  2. 動作描述:表示“坐卧”“息止”,即日常起居行為。

    • 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寝處其皮”,描述坐卧于獸皮之上的場景。

二、引申含義

  1. 情感表達:引申為“食肉寝皮”,形容對仇敵的極度憎恨,欲食其肉、寝其皮以洩憤。
    • 例:《左傳·昭公三年》記載“其或寝處我矣”,暗含仇恨之意。

三、使用場景

四、發音與變體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法,可參考《左傳》《孔子家語》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寝處的意思及來源

寝處是一個名詞,表示睡覺或休息的地方。這個詞來自于漢語,常用于表示睡覺的地點,比如床、席或者其他舒適的休息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寝處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宀和虍。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寝處的寫法為「寢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寝處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寝」字的上部分常常寫作「宀」,而下部則用象征床的「㐬」來表示休息的場所;「處」字的下部常常寫作「虐」,表示地方。這些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

1. 我的寝處是一張溫暖舒適的床。

2. 他在找到了一個安靜的寝處後才得以安心休息。

組詞

1. 寝室:指集體休息或睡覺的房間。

2. 寝具:指用來卧睡的物品,如床、被子等。

3. 卧寝:指躺卧睡眠。

近義詞

近義詞有宿處、卧處、居處。

反義詞

反義詞有起床、工作、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