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軆性的意思、軆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軆性的解釋

指性情。《隸釋·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天姿瑋度,軆性溫仁。”《隸續·漢司農劉夫人碑》:“軆性純淑,非禮不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軆性"是"體性"的異體字寫法,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

一、指人的本性與品質。《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禀性,品質"(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體性》中"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即強調個性特征。

二、指事物的本體特性。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提出"體用一源"說(來源:《朱子語類》卷五),這裡的"體"指事物内在本質,"性"指本質屬性,二者共同構成事物的根本特征。

該詞在文字學領域可見于《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解"體"字時強調"體者,十二屬之總名也"(來源:《說文解字注》卷四),說明其本義為身體各部位的總稱,後引申為事物的基礎構成。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哲學和文學批評領域,如錢鐘書《談藝錄》論"體性說"(來源:《談藝錄》中華書局版),指文藝作品風格與作者個性的統一性。

網絡擴展解釋

“軆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作“體性”,主要含義如下:

  1. 核心詞義
    指人的性情或本性,常用于描述溫和、仁善的品格。如漢代碑文中的用例“軆性溫仁”(形容天性寬厚仁慈)、“軆性純淑”(指品性純潔賢淑)。

  2. 字形解析

    • 軆:為“體”的異體字,左右結構,本義指身體或本體,引申為本質、天性。
    • 性:左右結構,本義指人的本性、性格,如《說文解字》釋為“人之陽氣性善者也”。
  3.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碑刻、典籍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與“心性”“禀性”等詞相近,但更強調與生俱來的特質。

  4. 相關拓展
    需注意與“攓性”(qiān xìng,指違背自然拔高心性)等形近詞區分,避免混淆。

建議: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閱《隸釋》《隸續》等漢代金石學文獻中的原始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安勸巴黎大學寶算簿子蟬衣成務塵躅創草儲稸摧蘭折玉褡膊倒裝門豆花獨荷草掇桂多應放析反貨反哭繁重豐和楓香忿懥怫然不悅箇能黑墨黃淨子胡哄忽剌剌羁蹇寖弱酒腸蝰蛇酷刻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蘭薰骊峰龍亭戮力馬垂耐人咀嚼内命婦弄法舞文鵬圖荏菽辱照上肢山蚓神湛骨寒世雰十吏劄甩袖子送行夙世冤家太一餘糧堂姨銅駝巷王猷棹吳質謝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