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飲服烈性6*藥物使之宣瀉。 梁啟超 《新民說》第十六節:“沉疴在躬,固不得不施藥石。若無論其受病不受病之部位,而一切鍼灸之,攻洩之,則直自6*殺而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洩漢語 快速查詢。
“攻洩”是一個中文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攻洩(讀音:gōng xiè)指通過飲服烈性藥物促使體内病邪或積滞排出,屬于中醫治療中的“攻下法”。該詞常見于傳統醫學語境,強調通過藥物作用達到宣瀉效果,但需謹慎使用,避免損傷身體。
梁啟超在《新民說》中曾用此詞類比社會問題:“沉疴在躬,固不得不施藥石。若無論其受病不受病之部位,而一切鍼灸之,攻洩之,則直自殺而已。” 這裡以“攻洩”比喻過度幹預可能導緻反效果,強調針對性治療的重要性。
部分資料(如)将“攻洩”解釋為“攻擊時暴露弱點”的成語,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目前主流詞典及文獻均未收錄此含義,建議以醫學或文學中的原義為準。
攻洩是一個中文詞彙,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所表現出的行為和性格,特指迅猛而極端的攻擊和宣洩。
攻字的部首是攴(pū),洩字的部首是氵(shuǐ)。
攻字的總筆畫數為七,分别為橫(一畫)、捺(一畫)、豎鈎(一畫)、撇(一畫)、豎(一畫)和橫鈎(二畫)。
洩字的總筆畫數為八,分别為橫(一畫)、豎鈎(一畫)、豎(一畫)、捺(一畫)、撇(一畫)、橫鈎(二畫)和橫折(一畫)。
攻洩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攻字由原始形态的叉,演變為象征攻擊的手部,進一步變為現在的形态。洩字由演變而來的水部,象征某種行為由内部向外部釋放。
攻洩的繁體形式為「攻洩」。
在古代,攻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主要是下面的橫鈎與豎線部分交換位置。洩字則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隻是筆畫形态有細微的變化。
1. 他暴怒時總是攻洩得非常厲害。
2. 這個電影中,角色的攻洩性格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攻擊、宣洩、攻勢、洩憤、攻心、洩密。
打擊、發洩、進攻、濕漉漉。
自制、克制、收斂、保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