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冒黩的意思、冒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冒黩的解釋

亦作“ 冒瀆 ”。冒犯;亵渎。多用作謙詞。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詞旨瑣劣,冒黷尊嚴,俯伏刑書,不敢逃讓,死罪死罪。”《水浒傳》第二三回:“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前夕冒瀆,今來加斧鑕耶?” 魯迅 《彷徨·孤獨者》:“于是覺得我對于孩子的冒渎的話,倒也情有可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冒黩”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冒黩”讀作mào dú,是漢語古語詞彙,可寫作“冒渎”,表示冒犯、亵渎之意,多用于自謙語境。

用法與例句

  1. 謙辭語境:古人在書信或對話中常用此詞表達歉意,如唐代元稹《上令狐相公詩啟》:“詞旨瑣劣,冒黩尊嚴”(自謙文辭粗陋,冒犯對方)。
  2. 具體冒犯行為:如《水浒傳》第二十三回:“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渎兄長”(指言語或行為上的沖撞)。

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漢語中,“冒黩”已極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冒犯”“失禮”等現代詞彙替代。如需引用古文或體現謙遜态度,可保留此詞,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網頁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冒黩》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冒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勇往直前、勇敢無畏。它描述了一個人勇往直前、對困難毫不畏懼的精神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冒黩》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冖”和“黑”。其中,“冖”為冒字的上半部分,表示遮蔽;“黑”為黑字的部分,表示黑暗。

它的筆畫數為15畫,其中,“冒”字包含5畫,“黑”字包含10畫。

來源

《冒黩》一詞源自《詩經·大雅·黃鳥》:“惠而好我,搏我于畢宿,替我冒黩,言采其曲。”意為受到恩惠之後,将勇往直前,勇敢戰勝困難,表達了對生活的積極和對困境的克服的決心。

繁體

繁體字為「冒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冒黩》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古字中的“黩”字用的是“黑”字的變體,寫作“黨”,并将其放置于“冒”字旁邊。

例句

1. 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真是個冒黩的人。

2. 面對挑戰,我們應該冒黩向前。

組詞

冒進、冒失、冒犯

近義詞

勇敢、大膽、無畏

反義詞

膽怯、懦弱、畏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