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夷館的意思、四夷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夷館的解釋

(1). 北魏 時在 洛陽 城南所設的賓館,以居四鄰各國來歸附的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龍華寺》:“ 永橋 以南, 圜丘 以北, 伊 洛 之間,夾禦道有四夷館。道,東有四館:一曰 金陵 ,二曰 燕然 ,三曰 扶桑 ,四曰 崦嵫 。”

(2). 明 永樂 五年所設專門翻譯邊疆少數民族及鄰國語言文字的機構。初隸屬翰林院,後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館事。内分 蒙古 、 女直 、 西番 、 西天 、 回回 、 百夷 、 高昌 、 緬甸 八館,後增 八百 、 暹羅 二館。參閱《明史·職官志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四夷館”的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學術資料,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曆史沿革

  1. 北魏時期的四夷館
    北魏時在洛陽城南設立四夷館,主要用于安置歸附中原的邊疆民族和鄰國使者。據《洛陽伽藍記》記載,該館分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四部分,具有外交接待功能。

  2. 明朝的翻譯與教育機構
    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正式設立四夷館,隸屬翰林院,後改由太常寺管理。這是中國曆史上首個官方設立的翻譯及外語人才培養機構,旨在應對朝貢貿易和外交需求,尤其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大量翻譯人才。


二、職能與機構設置

  1. 翻譯與文書處理
    四夷館負責翻譯邊疆少數民族及鄰國(如蒙古、女真、緬甸、暹羅等)的往來文書,并編纂《華夷譯語》等語言教材。

  2. 分館與語種
    初設八館:鞑靼(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藏)、西天(梵文)、回回(波斯)、百夷(傣)、高昌(維吾爾)、緬甸,後增八百(撣族)、暹羅(泰)二館,共涵蓋10種語言。


三、教學與影響

  1. 教學模式
    館内設譯字生(學生)和通事(翻譯官),部分語種聘請外籍教師,如緬甸館的雲清等六人終身執教。

  2. 曆史意義
    作為中國最早的“國立外國語大學”,四夷館推動了多民族文化交流,并為明清外交體系奠定了基礎。乾隆年間并入會同四譯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裁撤。


四、總結

“四夷館”一詞在曆史中具有雙重含義:北魏時為外交賓館,明代起演變為翻譯與教育機構。其設立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多語言人才的需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夷館

四夷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夷”和“館”兩個部分組成。

四夷是指古代中華民族以外的四個民族,即東方的夷狄、南方的夷蠻、西方的夷戎和北方的夷貉。這個詞在古代用來泛指外族民族。

館是指提供住宿、食宿、娛樂等服務的場所。

将“四夷”和“館”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夷館”這個詞。四夷館原指接待外國使者的場所。

“四夷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四”字的部首為“囗”,總計四筆。

“夷”字的部首為“大”,總計三筆。

“館”字的部首為“饣”,總計八筆。

“四夷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中國通常以中央帝國的地位對待周邊的外族民族。他們會派遣使者前往四方國家,與外族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為了接待這些外國使者,特别建立了四夷館。

在繁體字中,四夷館的寫法略有變化,如“四”字的上方多了一個橫折,寫作“肆”;而在“館”字中,“饣”部變為“食”部,寫作“館”。

古時候,“四夷館”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四夷館”就已出現。但由于年代久遠,具體的漢字寫法可能已經發生變化。

以下是“四夷館”這個詞的例句:

1. 作為外交使團的一員,他的使命是前往四夷館與外國使者會談。

2. 這座城市有一個龐大的四夷館,是處理外交事務的重要場所。

一些與“四夷館”相關的詞語:

1. 四方國家、四鄰異域、外族使者、外交關系

一些與“四夷館”意思相近的詞語:

1. 使館、*********、外事處、外交場所

一些與“四夷館”意思相反的詞語:

1. 國内、内政、内務、國内使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