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女子的肌膚芬香滑膩。 前蜀 韋莊 《傷灼灼》詩:“桃臉曼長橫緑水,玉肌香膩透紅紗。”
(2).指女子身上的污垢。 清 洪昇 《長生殿·窺浴》:“輕盈臂腕消香膩,綽約腰身漾碧漪。”
(3).形容味香,滑溜。 茅盾 《秋收》一:“講到芋頭, 小寶 也還有幾分喜歡;加點兒鹽燒熟了,上口也還香膩。”
“香膩”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
形容女子肌膚芬香滑膩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女性肌膚的細膩與香氣。例如前蜀詩人韋莊在《傷灼灼》中寫道:“玉肌香膩透紅紗”,通過“香膩”一詞展現肌膚的柔滑與芬芳。
指女子身上的污垢
這一用法較為特殊,常見于古典文學。如清代洪昇的《長生殿·窺浴》提到“輕盈臂腕消香膩”,此處“香膩”暗指沐浴時洗去的體垢。
形容食物味香且口感滑溜
用于描述食物香氣濃郁、口感順滑。例如茅盾在《秋收》中描寫芋頭“加鹽燒熟後,上口香膩”,即強調其香味與滑潤質地。
補充說明
香膩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食物的味道。它表示食物散發出濃郁的香氣,而且口感細膩、豐滿。通常用來形容一些烹饪得非常用心和精緻的美食。
香膩這個詞的部首是⺾(肉字旁)和 ⺼(肉字旁),共計16畫。
香膩一詞來源于古漢語, 在現代漢語中也有使用。繁體字的寫法是「香膩」。
在古代漢字中,香膩寫作「餉膩」,其中「餉」表示供食物,「膩」表示油膩或豐滿的口感。
有一道菜在餐館非常受歡迎,它的烹饪技巧獨特,吃起來香膩可口。
- 飄香膩味:形容香氣撲鼻、味道濃郁。
- 酥膩:形容口感的細膩和油膩。
近義詞有「香醇」、「濃郁」等,都用來形容食物具有濃烈的香味。
反義詞有「清淡」、「淡薄」等,用來形容食物口感清爽、味道淡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