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尖頭木驢的意思、尖頭木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尖頭木驢的解釋

古時攻城戰車。六輪,上橫大木為脊,長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内載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見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攻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尖頭木驢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一種重要的攻城器械,主要用于掩護士兵接近敵方城牆進行掘進或破壞作業。其名稱形象地概括了該器械的核心特征與功能:

一、基本釋義

“尖頭”指器械前部設計為尖銳的三角形結構,用于破開土石、減輕落石沖擊;“木驢”則形容其主體為木質框架,頂部覆蓋生牛皮等防護層,形似驢背,能有效抵禦箭矢、火攻。士兵藏身其下推動前進,實現“自蔽攻城”的戰術目标(《漢語大詞典》第2冊第1643頁)。

二、形制與功能

  1. 結構設計

    主體為木質車架,頂部斜置尖頂防石結構,外層蒙覆生牛皮或鐵皮,内部設支柱支撐。底部安裝車輪,可容納十餘名士兵協同推進。其尖頂設計能有效分流夯土城牆的滾木礌石(《武經總要·攻城法》)。

  2. 戰術用途

    主要用于:

    • 掩護工兵挖掘城牆地基(“穴攻”)
    • 保護士兵填平護城河
    • 抵近城牆實施爆破或火攻
    • 抵禦守城方的弓弩與火油攻擊(《通典·兵典》卷152)。

三、曆史演變

該器械最早見于唐代《通典》記載,宋代《武經總要》詳細收錄其形制圖樣。南宋抵禦蒙古攻城時,曾改良為“濕氈沙袋防火版”,增強防火性能(《宋史·兵志》)。明代後隨火器發展逐漸淘汰,但“木驢”一詞仍被《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沿用,泛指攻城掩體。

四、詞義辨析

需區别于刑具“木驢”。後者為元明時期針對女性罪犯的羞辱性刑具,與攻城器械無關聯。軍事語境中的“尖頭木驢”始終特指攻城戰具(《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曾公亮《武經總要》(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杜佑《通典》(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4. 《宋史·兵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5.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尖頭木驢”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古代攻城器械

根據《武備志》《武經總要》等軍事典籍記載,尖頭木驢是宋代出現的攻城戰車。其結構特征包括:

二、成語比喻義

該詞衍生為成語後,含義發生轉變:

三、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提及“酷刑工具”屬性(如),但權威考據顯示:

提示:若需了解相關成語的近義詞,可參考“剛愎自用”“冥頑不靈”等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瞹瞹凹版傲侈奡兀不物財雄廁屋插值法馳波瓷甖待試倒苦水道蓺調兵底版冬泳都都摸摸鬥筲子煩惵豐彩豐勻封資修耕道膈臆管城穎鬼薪鼓隸還來蝦蟆台劫餘灰粳糧濟助捐獻舉綱琳珪淩躍緑浦彌泛冥境缪斯難分難解牛角泮渙片接寸附披毛戴角乾啟山伯删修笙籁沈漂奢尚食指大動天崩地坍體骸佗日王尊馭小番子閑漢蕭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