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周 代以蒿為柱之宮。《大戴禮記·明堂》:“ 周 時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為宮柱,名蒿宮也,此天子之路寝也。” 南朝 宋 謝莊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蒿宮仰蓋,日館希旌。” 唐 王勃 《九成宮頌》序:“其有斟酌千古,文明一代,蒿宮不陋,茨山可仰。”一說“蒿宮”即郊宮。 章炳麟 《官制索隱》:“明堂在郊,郊字古借用蒿,故郊宮或作蒿宮。”
“蒿宮”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建築稱謂,其解釋主要圍繞以下要點展開:
基本含義
指周代以蒿草(一種草本植物)作為柱子建造的宮殿。這一說法源自《大戴禮記·明堂》,記載周代因德政使蒿草茂盛,故用其作為宮柱,稱“蒿宮”。
象征意義
蒿宮被視為周代政治清明的象征,強調“德澤洽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通過使用蒿草這類天然材料,體現節儉與順應天時的治國思想。
文獻引用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不同說法
部分學者(如章炳麟)提出“蒿宮”即“郊宮”,認為“郊”字古通“蒿”,故郊宮可能被寫作蒿宮。
建議進一步查閱《大戴禮記》等典籍,或參考權威曆史建築研究資料以獲取更深入的考據信息。
《蒿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古代帝王陵墓中的綠草覆蓋的宮殿。
《蒿宮》的部首是草,并由13個筆畫組成。
《蒿宮》一詞最早見于《楚辭·離騷》一文中:“蒿宮之柳,豈無他人?百川質煜,彙海成文。”其中描述了古時帝王的陵墓被綠草覆蓋的景象。
《蒿宮》的繁體字為「蒿宮」。
在古時候,漢字《蒿宮》的寫法會略有不同,例如:「蒿穹」、「蒿弓」、「草窗」等。
1. 古代帝王的陵墓中蒿宮茂盛,寄托着對先帝的崇敬之情。
2. 這首詩中描繪的蒿宮之景,讓人如臨其境。
蒿草、宮殿、蒿宮之柳、蒿廬、宮中蒿牆。
蒿草宮、綠草宮殿、蒿墉。
大殿、金碧輝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