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果斷。《荀子·君道》:“其辯説足以解煩,其知慮足以決疑,其齊斷足以距難。”
“齊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duàn,其核心含義為果斷,指在處理事務時表現出迅速、堅決的決斷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齊斷”是古漢語中形容決斷力的詞彙,側重描述迅速、堅定的決策能力,尤其適用于文獻解讀或對古典文化的探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荀子》原文或相關古籍注解。
《齊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完全斷裂,徹底分開”。它主要形容事物在某一點上斷裂,沒有任何聯繫或連貫。
《齊斷》的部首是“齊”,它位于字的上部。而它的總筆畫數為11。
《齊斷》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古代漢字發展而來。在今天的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齊斷」。
在古代,齊斷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在篆書時期,它的寫法是「齊斷」,而在隸書時期,則是「齊斷」。不同時期的字體變化反映了漢字書寫的演變。
1. 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徹底齊斷了。
2. 受到劇烈撞擊,汽車的輪胎直接齊斷。
3. 這支隊伍遭遇了重大傷亡,士兵們的士氣齊斷。
1. 齊全:完全、完整。
2. 斷裂:分開、脫離。
3. 徹底:完全、徹底地。
1. 完全:完整、全面。
2. 分離:分開、分散。
3. 毫無聯繫:沒有任何關聯。
1. 連接:連接、結合。
2. 保持完整:保持不被破壞。
3. 保持聯繫:保持互相溝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