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佉盧虱咤的意思、佉盧虱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佉盧虱咤的解釋

亦作“ 佉盧 ”。譯作“佉路瑟吒”。梵語的音譯,佛教傳說中的人物,曾創制橫書左行的古 印度 文字。《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七:“ 佉盧 蝨吒 ,驢神仙人, 隋 言 驢脣 。身體端正,唯脣似驢,是故為驢脣仙人。”《法苑珠林》卷六:“及至長成,教服仙藥,與天童子日夜共遊,復有大天亦來愛護此兒,飲食甘果藥草,身體轉異,福德莊嚴,大光照曜,如是天衆同共稱美,號為 佉盧虱吒 。”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佉路瑟吒書論》:“《一切經音義》雲,佉路應言佉路瑟吒,謂北方邊處人書,是佉路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佉盧虱咤"(qū lú shī zhà)是古代西域文字名稱的音譯,特指佉盧文(Kharoṣṭhī)。作為漢語詞典角度的專業解釋,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佉盧虱咤

讀音:qū lú shī zhà

性質:名詞

來源:梵語"Kharoṣṭhī" 的音譯,意為"驢唇體",因字形下垂似驢唇得名。

定義:

古代流行于印度西北部、中亞及中國西域地區的一種文字,屬阿拉米字母體系,橫書右行,主要用于書寫犍陀羅語(Gāndhārī)。盛行于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文化交流載體。


二、文字特征與曆史背景

  1. 字形結構

    佉盧文由音節符號與輔音符號組成,字形呈棱角分明的曲線,書寫方向為從右至左(後期部分文獻改為從左至右),與婆羅米文并列為古印度兩大文字系統。

  2. 使用範圍
    • 核心區域:印度河上遊(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犍陀羅地區。
    • 傳播範圍:阿富汗、塔裡木盆地(如樓蘭、于阗、尼雅遺址),中國新疆出土的佉盧文木牍、帛書證實其沿絲綢之路東傳。
  3. 曆史文獻

    阿育王碑銘、大夏國官方文書、佛教典籍(如《法句經》早期寫本)均使用佉盧文書寫,是研究古代中亞政治、佛教傳播的關鍵史料。


三、文化意義與消亡


四、學術研究價值

現代語言學通過佉盧文文獻解讀,重構了犍陀羅語語法體系,并揭示出古代印度-希臘、印度-波斯的文化交融現象。例如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木牍文書》記載了精絕國的土地交易與律法,為研究絲綢之路商貿提供實證。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1卷) "佉盧虱咤"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2. 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論及西域文字源流)。
  3. 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分析佉盧文在樓蘭的應用)。
  4.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佉盧文"條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參考文獻采用紙質權威出版物,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信息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佉盧虱咤”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音譯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讀音與詞源

2.基本釋義

3.文化背景

4.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法苑珠林》《大方等大集月藏經》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按比安童背黴不孝不餍測旗充闾之慶翠冠搭乘盜狗道合志同道送踮步凍雨貳毂分一杯羹陔蘭拱别遘罹桂緑匦書棍兒茶吰吰牋毫交拱假勢機密房警鐘九陽課椅樂餌蓮唱廬徼貓眼面目全非面傷名姓木石逆民偶寝皮條錢串子敲石犬夷日度沙壤射鲋奢競折氣事序水蓮送定酸齋宿生特達天祉偉力五蜀香蕈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