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l off from;isolate] 阻隔,分隔斷絕
與外界完全隔絕
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 宏兒不是正在想念 水生麼。—— 魯迅《故鄉》
(1).阻隔;隔斷。《漢書·西域傳贊》:“ 西域 諸國……與 漢 隔絶。道裡又遠,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三國志·魏志·郭淮傳》:“ 淮 曰:若 亮 跨 渭 登原,連兵北山,隔絶 隴 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 宋 蘇轼 《策略四》:“夫寬深不測之量,古人所以臨大事而不亂,有以鎮世俗之躁,蓋非以隔絶上下之情,養尊而自安也。” 葉聖陶 《夜》:“不接觸女兒女婿的聲音笑貌,雖隻十天還不到,似乎已隔絕了不知幾多年。”
(2).斷絕。《史記·南越列傳》:“今 高後 聽讒臣,别異蠻夷,隔絶器物。”《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其 秋胡 妻,自夫遊學已後,經歷六年,書信不通,音符隔絶。” 沉從文 《<沉從文散文選>題記》:“而我和文學方面隔絕,也已經三十多年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隔絕漢語 快速查詢。
“隔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隔絕”指通過物理或非物理手段徹底阻斷事物之間的聯繫或交流,使其彼此分離、斷絕。常見使用場景包括空間阻隔(如地理屏障)、信息中斷(如音信隔絕)或社會關系的疏離(如與世隔絕)。例如《漢書·西域傳》中“與漢隔絕”即指地理上的分隔。
詞源與出處
構成與語法
詞語由“隔”(阻隔)和“絕”(斷絕)組成,屬動補結構,強調動作的徹底性。例如“隔絕空氣滅火”中,通過阻斷氧氣達到目的。
應用場景舉例
擴展與關聯
英文中對應“isolate”或“seal off”,如歐路詞典例句“世隔絕是極難忍受的事”(complete isolation)。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隔絕(gé jù)是一個詞語,意為分隔開,使相互之間不能接觸或交流。例如,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語言傳遞信息,如果隔絕了語言的交流,就會造成溝通困難。同時,隔絕也可以指将某物與外界隔開,例如搭建起高牆隔絕了内外的視線。
拆分部首和筆畫隔絕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馬)和 ⻋(車),其中馬是右邊的部首,車是左邊的部首。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隔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寫法為隔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隔絕通常是用篆字形式來書寫。篆字是中國古代一種演化自甲骨文的字體,筆畫比較古老且繁複。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參考篆書字典。
例句- 我們需要隔絕噪音,以便專心學習。 - 他被隔絕在獨立的房間裡,沒辦法接觸外界的人。 - 這座城堡的高牆隔絕了内外的視線。
組詞隔絕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 隔離:指将某物或某人與其他事物或人分離。 - 隔音:指創造一個隔絕聲音的環境。 - 隔膜:指物體或人之間的隔離層。
近義詞和反義詞與隔絕這個詞義相近的詞彙有:
- 隔離、分離、離間
而與隔絕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 連接、接觸、溝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