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徹底清除,不留後患。 北齊 魏收 《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翦草除根。” 元 李壽卿 《伍員吹6*箫》第一折:“我如今着人叫他來,着他詐傳 平公 的命,将 伍員 賺将來,拏住哈喇了,俺便是翦草除根,萌芽不發。”《西遊記》第十八回:“他若不來,你卻莫怪;他若來了,定與你翦草除根。”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翦草除根漢語 快速查詢。
“翦草除根”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徹底清除禍根,不留後患。其中“翦”是“剪”的異體字,意為割斷,強調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如同割草時連根拔除。
通過綜合經典文獻和現代用例,該成語的核心思想是強調解決問題的徹底性,避免遺留後患。
《翦草除根》是一個成語,意為對問題或隱患采取果斷措施,不留後患。類似于解決問題時采取堅決徹底的辦法。
《翦草除根》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艸”,其中“糸”為“絲”的古體部首,表示與線有關。而“艸”則為表示植物的古體部首。
《翦草除根》的筆畫數為16畫,其中“糸”為3畫,“艸”為12畫,“除”為10畫,“根”為11畫。
《翦草除根》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匈奴列傳》中的一段記載。繁體的寫法為“剪草除根”。
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漢字中的“翦”字寫作“㓦”,“草”字寫作“艹”,“除”字寫作“廚”,“根”字寫作“囷”。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在古代都是常見的字形。
1. 在解決問題時,我們不能隻顧眼前利益,而應當翦草除根,以免問題再次出現。
2. 領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目的是翦草除根,徹底解決貧困問題。
組詞:翦草除根措施、翦草除根方法、翦草除根原則。
近義詞:除惡務盡、痛下殺手、毫不留情。
反義詞:紙上談兵、粗放管理、治标不治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