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人的意思、罷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人的解釋

疲困的人。 唐 杜甫 《宿花石戍》詩:“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唐 白居易 《息遊惰策》:“是以商賈大族乘時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壠罷人望歲勤力者,日以貧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人”是漢語古語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指疲憊困頓的民衆 該義項出自《左傳·昭公四年》“春無凄風,秋無苦雨……民不罷勞”,其中“罷”通“疲”,意為疲勞。此用法多見于先秦典籍,如《國語·周語》載“不奪民時,不蔑民功,有優無匮,有逸無罷”,均表示百姓勞苦困頓的狀态。

二、指被罷黜的官員 《資治通鑒·唐紀》有“以直谏罷人主者,鮮有全德”之句,此處“罷人”作動賓結構,指被君主罷免官職者。該用法多見于唐宋文獻,如韓愈《順宗實錄》記載“坐交遊罷人,故出為虔州刺史”,均特指因罪遭免職的官吏。

當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修訂版)第8冊第245頁對“罷人”的注釋為:“①疲困之民;②被罷黜者”,與古籍用例完全吻合。該詞現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但在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社會狀況的學術著作中仍具文獻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罷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疲困的人,常見于古代詩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及例證:

  1. 基本釋義
    “罷人”讀作bà rén,其中“罷”通“疲”,指因勞累或困頓而疲憊的人。這一用法在唐代文學作品中尤為典型。

  2. 詩文例證

    • 杜甫《宿花石戍》中寫道:“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描繪了因戰亂或勞役導緻村落空蕩、百姓疲困的景象。
    • 白居易《息遊惰策》提到:“田壠罷人望歲勤力者,日以貧困。”,反映了農民因賦稅或剝削而困頓的社會現實。
  3. 詞源與用法
    “罷”在古漢語中可表“停止”“免除”等義(如罷官、罷工),但“罷人”中的“罷”特指“疲乏”。該詞多用于描述因勞役、賦稅或生活壓力而疲憊的群體,具有鮮明的曆史背景色彩。

  4. 現代適用性
    當代語境中,“罷人”已較少使用,更多作為文言詞彙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常用“疲憊者”“困頓之人”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罷”的其他義項,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矮凳琕琫兵弁勃解曹耦抄録澈底澄清池籞出品打草蛇驚澹話抵刑蠹俗範金合土犯忤風響封租館伴使國戚孤峭恍如夢境回折灰指甲嘉鲂僭逆兼善天下交陣嘉慶子景升豚犬淨室哭昭陵萊子鄰交鸬鶿句當名場配坐破滅七返九還蕲向裙刀趨織桡敗人小鬼大山輿神官實福守産雙凫一雁肅紛夙志談辨彤弓通昔同心竭力痛咽咽托人歪嘴和尚瞎念經笑而不答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