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謝賦的意思、謝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謝賦的解釋

(1).指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 唐 李景 《都堂試士日慶春雪》詩:“幾處 曹 風比?何人 謝 賦長?”

(2).指 唐 謝偃 作的賦。《舊唐書·文苑傳上·謝偃》:“ 偃 嘗為《塵》《影》二賦,甚工……時 李百藥 工為五言詩,而 偃 善作賦,時人稱為 李 詩 謝 賦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謝賦,特指南朝宋著名文學家謝靈運創作的賦體文學作品。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山水文學的重要開創者,謝賦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内涵在賦體文學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特點與内涵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核心定義與文學定位

謝賦指謝靈運(385-433)所撰寫的賦篇,代表作為《山居賦》《撰征賦》《歸途賦》等。其賦繼承漢魏賦體傳統,同時融入個人對自然山水的深刻體驗與玄學思辨,标志着賦體從漢代鋪陳都城宮苑的"體物"大賦,轉向以山水為載體、抒發個人情志的創作新階段。

二、核心藝術特征

  1. 山水審美與自然描摹

    謝賦突破傳統賦體對人工建築的關注,首次将自然山水作為獨立審美對象進行全景式描繪。如《山居賦》以會稽山水為背景,細緻刻畫"近東則上田、下湖""近南則會以雙流,萦以三洲"等地理景觀,開創中國文學"山水賦"先河。

  2. 玄理與情感的融合

    賦中常将山水意象與老莊哲學結合,如"觀三世以其夢,撫六度以取道"(《山居賦》),通過自然景象闡發"順應自然""物我合一"的玄學理念,形成"山水—玄理—情志"的三維結構。

  3. 語言藝術的創新

    采用"骈散結合"的句式,既保留漢賦鋪排氣勢,又融入清新自然的白描手法。如對山間植物的描寫:"水草則萍藻蕰菼,藿蒲芹荪",兼具辭藻華美與寫實精神 。

三、文學史價值

謝賦上承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的體物傳統,下啟唐代山水遊記散文及宋代文賦的發展。其将個體生命體驗融入地理空間書寫的模式,為後世《水經注》《永州八記》等作品提供範式。鐘嵘《詩品》評其"興多才高,寓目辄書",此特質同樣體現于賦作中。


來源依據

  1.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魏晉南北朝文學章節
  2. 《昭明文選》卷十九至二十(謝靈運賦收錄篇目)
  3. 莫砺鋒《中國文學經典·南北朝卷》
  4. 《宋書·謝靈運傳》及《山居賦》自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謝賦”一詞的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主要存在兩種解釋:

一、作為表達感謝的成語(現代常用義)

由“謝”(感謝)和“賦”(原指古代官府賞賜,後引申為給予的恩惠)組成,表示對他人幫助或恩情的感激與回報。常用于日常場景中表達謝意,尤其在受惠後主動緻謝或回饋時使用。

二、作為文學作品的指代(古代專有名詞)

  1. 指南朝謝惠連的《雪賦》
    唐代李景在《都堂試士日慶春雪》中提及“何人謝賦長”,引用了謝惠連描寫雪的骈賦名篇,以文采著稱。
  2. 指唐代謝偃的賦作
    謝偃擅長作賦,與同時期詩人李百藥齊名,時稱“李詩謝賦”。其代表作《塵賦》《影賦》以詠物寄意見長,收錄于《舊唐書》。

提示:日常使用中多取第一層含義;涉及古典文學時需結合具體人物及作品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出處,可參考《雪賦》原文或唐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城市徹上徹下蟲篆春夜喜雨黨八股等同冬暄二簧耳帽兒發號出令躬稼扢搭幫孤野寒胎歡氣護國寺慧典戬福僵局繭子絜令誡慎幾經急中生智科鬥書課間控壓冷古丁鈴眊靈長六享酩酊大醉茗戰排布蟠木毗聯瓶儲七男八婿情投意忺臍噬秋朔诠貫少氣無力慎始敬終蛇臍石眼世資順之者興,逆之者亡署置松根石堂名通屬唾面亡奔往化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蝦鬥下關子閑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