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節的意思、絶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節的解釋

猶絕唱。譽稱無與倫比的詩文創作。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三:“絶節高唱,非凡耳所悲。”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興絶節於高唱,振清辭於蘭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節(jué jié)是古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釋義:


一、本義解析

  1. “絶”的本義

    指斷絕、消失,引申為“獨特、超越尋常”。《說文解字》釋“絶”為“斷絲也”,後衍生出“獨一無二”之意(如“絶技”“絶唱”)。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節”的本義

    原指竹節,後擴展為“氣節”“節制”“關鍵節點”。《禮記·中庸》有“發而皆中節”之句,強調合乎法度。

    來源:《禮記正義》(漢代鄭玄注)。


二、複合詞“絶節”的引申義

“絶節”屬偏正結構,強調“超越常規的氣節或行為”,多見于史書對忠烈之士的稱頌: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絶節”已罕用,但“節”的“氣節”義仍存于“高風亮節”“節操”等詞中。需注意其與“絕節”(斷絕章節)等現代誤寫的區别。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辭書及古籍):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4. 《後漢書》(範晔)
  5. 《三國志》(陳壽)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絶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無與倫比的詩文創作”,常被用來贊譽文學作品的卓越性,相當于“絕唱”。以下是具體解析:

  1. 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陸機的《演連珠》,原文提到“絶節高唱,非凡耳所悲”,強調其藝術高度超越普通人的理解範疇。南朝梁沉約在《<梁武帝集>序》中也用“興絶節於高唱”形容作品的獨特性。

  2. 構詞解析

    • “絶”通“絕”,意為極緻、獨一無二;
    • “節”本指竹節或段落,此處引申為詩文的結構或韻律,組合後突出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統一。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文學、詩歌領域的經典作品,例如對傳世名篇的贊譽。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

  4. 相關辨析
    與“絕唱”含義相近,但“絶節”更側重詩文本身的精妙結構,而“絕唱”可泛指各類藝術形式的巅峰之作。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演連珠》及南朝文論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案,白案兒柏翎兒編戶齊民表薦比坿長番超次城鄉差别寸口旦彩黨梅打樁谛號丢巧針堆頭風顔粉團福壽康甯膚受之愬宮署荷恩鶴骨松姿黑漆漆黃守瓜煎炙階篁金眸津涘就是口德瀾清兩虎相争麗藏零活流邁盧都子羅浮山明夜男相鳥铳弄鬼弄神砰擊千古一律巧曆青璅柔懦生忿子詩薮暑絺水浄鵝飛訟筒壇卷頽慌拓展王母桃枉說鼃咬痿瘁吳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