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郊祭的意思、郊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郊祭的解釋

猶郊祀。祭祀天地。語本《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孔穎達 疏:“此一節,總明郊祭之義。迎長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長日之将至。”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靈官》:“居數年,每至郊祭時,輒先旬日而去,郊後乃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郊祭是中國古代帝王在郊外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具有深厚的禮制内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郊祭是古代除封禅外最隆重的祭祀儀式,通常由皇帝親自主持,文武百官參與。其核心目的是通過祭祀天地、日月等自然神祇,彰顯“君權神授”的合法性,并祈求國泰民安。

  2. 曆史起源與演變
    郊祭最早可追溯至周代,依據《禮記·郊特牲》記載,郊祭需“迎長日之至”,即在特定節氣舉行。漢代董仲舒進一步将其制度化,強調“國有大喪,不廢郊祭”,突顯其高于宗廟祭祀的地位。

  3. 儀式分類與時間
    根據季節和方位分為四類:

    • 冬至南郊祭天(皇帝必親臨)
    • 夏至北郊祭地
    • 春分東郊祭日
    • 秋分西郊祭月
      後三場祭祀可由官員代行。
  4. 特殊案例與意義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成王特許魯國以天子禮樂郊祭文王,以此褒獎周公的功績。這既體現郊祭的等級森嚴,也反映其政治象征功能。

  5. 與封禅的區别
    郊祭是常規性祭祀(每年或每季),而泰山封禅則是帝王展現文治武功的特殊儀式,通常一生僅一次。

提示:若需更詳細的儀式流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禮記》《春秋繁露》等典籍,或查閱漢典(來源2、5、7)。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郊祭》的意思

《郊祭》是一個成語,意為在郊外進行祭祀儀式。在古代中國,人們為了祈求豐收和神靈保佑,常常在郊外組織祭祀儀式,這就是郊祭。此詞中的“郊”指的是城市周邊的郊外地區,而“祭”則是指祭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郊祭》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部首:阜”,而它的總筆畫數是“總筆畫:11”。

來源與繁體

《郊祭》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統祭祀習俗。在古代,尤其是周代,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常常在城市周邊的郊外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而“郊祭”這個詞則是形容這種在郊外進行的祭祀儀式。

《郊祭》的繁體字為「郊祭」,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相較于現代的簡化字,古時候的字形更加繁複。對于《郊祭》這個詞,古代的寫法為「郊祭」,不同于現代的字形,字的結構和筆畫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在傳統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我們會在郊外舉行盛大的郊祭儀式,祈求神靈保佑我們一年的豐收和平安。

2. 古代帝王為了祈求上天的保佑,常常在郊外舉行莊嚴的郊祭儀式。

組詞

1. 郊外:指城市周邊的地區。

2. 祭祀:進行祭祀儀式,向神靈祈求保佑。

3. 儀式:莊重而有規矩的活動或儀式。

近義詞

1. 禮儀:指社會上的一種規定行為,有一定儀式性質。

2. 祈禱:向神明或佛祖等神聖的存在祈求幫助或保佑。

反義詞

1. 喪祭:指為死者舉行的祭祀儀式。

2. 驚吓:使人突然感到害怕或驚訝的事物或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