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以貪、瞋、癡、慢、疑為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為五利使,統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願文》:“身口為十使所由,意思乃八疵之主。” 南朝 梁 庾肩吾 《曲水聯句·八關齋夜賦四城門更作》之三:“願引三塗衆,俱令十使伏。”
“十使”是佛教術語,指十種根本煩惱,分為“五鈍使”和“五利使”兩類,合稱“十使”,又稱“十大惑”或“十根本煩惱”。以下是具體解釋:
五鈍使(反應較遲緩的煩惱)
五利使(反應較迅捷的邪見)
十使被稱為“根本煩惱”,因它們能驅役衆生心神,導緻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中生死流轉。佛教修行強調破除這些煩惱以解脫輪回。
南朝梁代文獻如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提到“身口為十使所由”,說明其影響深遠。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法界次第》等佛教典籍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十使》是一部由作家莫晨撰寫的奇幻小說,作品講述了十個使者在各自的世界中展開冒險和成長的故事。
《十使》的拆分部首是“十”(拆分部首:十)和“使”(拆分部首:人)。
其中,“十”字的筆畫數為2。
而“使”字的筆畫數為8。
《十使》這個詞是由作者莫晨創造的,僅在該小說中使用。
《十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十使」。
由于《十使》是現代作品,因此沒有古代漢字的寫法。
1. 在《十使》的世界中,每個使者都有自己的使命。
2. 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十使之一是炎紅使,他勇敢而聰明。
3. 《十使》将你帶入一個充滿奇幻和冒險的世界。
《十使》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十全十美
2. 使命
3. 使者
4. 十分
5. 十足
與《十使》意思接近的詞語有:
1. 十個使者
2. 使者之十
3. 使者們
4. 十名使者
5. 使者群
與《十使》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非使(不是使者)
2. 誤使(弄錯使命)
3. 使外(使者之外)
4. 使者散(使者分散)
5. 使者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