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iscuss]∶為了對取得一緻意見而進行讨論
商議舉行一次聚會的計劃
(2) [propose]∶建議
這件事,我到有個商議,隻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說。——《儒林外史》
(1).商量讨論。 唐 白居易 《與茂昭诏》:“如或乖違,續有商議。”《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你快去叫我哥哥來商議。”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 梅佐賢 受 徐義德 的委托,特地選擇了鬧市中這個幽靜的所在來和他商議。”
(2).猶建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這件事,我倒有個商議,隻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説。”
“商議”是一個動詞,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一問題或事務進行讨論、交換意見,以達成共識或決策的過程。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幾點:
讨論與協商
強調參與者通過溝通表達各自觀點,分析利弊,例如在商務談判中商議合同條款,或在家庭中商議假期安排。過程中通常涉及妥協和調整。
目的性明确
商議往往帶有解決問題的目标,例如團隊商議項目方案,或政府代表商議政策細則,最終需形成可行結論。
平等性與互動性
區别于單方面決策,商議要求各方平等參與。例如國際會議中各國代表商議氣候協議,需兼顧不同立場。
適用範圍廣泛
既可用于正式場合(如法律條文商議),也可用于日常場景(如朋友商議聚餐地點)。語境不同,讨論的深度和形式會有所差異。
近義詞辨析:
示例:
“公司高層商議後決定拓展海外市場” → 體現集體決策過程;“社區代表商議垃圾分類方案” → 突出多方參與和實際問題解決。
商議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商讨、協商、讨論的意思。通常用來指代一群人為了解決問題,共同商量并達成共識的過程。
商議的部首是言字旁,也就是說它的部首是讠字旁。筆畫數為16畫,比較繁瑣。商議是由“言”部和“命”部組成的。
商議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是由古代的文字和詞語演變而來的。一開始,它的意思是商人之間的交涉和商業領域的商讨。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普遍的協商和讨論的意思。
商議的繁體字是「商議」,和簡體字的寫法相比,字形多了一點繁複、古樸的味道。
在古代,商議的寫法常常會有一些變體。最早的時候,商議的字形可能會省略“讠”部分,直接寫作“亻+命”,表示人們共同商讨的場景。
1. 我們需要商議一下這個項目的細節。
2. 大家商議後決定推遲會議日期。
3. 學校的教職工商議改進教學質量的措施。
商議可以用來構成其他詞語,如:商議方案、商議決定、商議議題等。
商議的近義詞包括商量、研讨、協商、讨論等。
商議的反義詞是單方面決定、獨斷專行、不加讨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