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中凝聚的寒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水鬱之發,陽氣迺辟,陰氣暴舉,大寒迺至,川澤嚴凝,寒雰結為霜雪。” 王冰 注:“雰,音紛。寒雰,白氣也。其狀如霧而不流行,墜地如霜雪,得日晞也。”
(2).泛指寒冷。《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雰。”
“寒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án fēn(注意部分資料中拼音可能誤寫為“hán hán”,需以權威來源為準)。其含義可從兩方面解析:
具體指代
指空中凝聚的寒氣,表現為如霜雪般的白色冷霧。《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描述“寒雰結為霜雪”,王冰注解為:“白氣也,其狀如霧而不流行,墜地如霜雪,得日晞也。”。這一釋義強調自然現象中的寒冷凝結狀态。
泛指寒冷
在古籍中,“寒雰”也用于抽象表達寒冷的環境或氣候,如《素問》提到“太陽所至為寒雰”,即指極寒之氣。
補充說明: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中醫典籍或文學描述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寒雰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寒冷的氣息或寒冷的氛圍。
寒雰的部首是宀(mian),筆畫數為15。
寒雰的來源不太清楚,可能是由寒意和雰氣兩個詞合并而成。
寒雰的繁體字為「寒雰」。
在古時候,寒雰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可能是「寒氛」或「寒訄」。不過這些寫法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1. 我們走進森林,感受着寒雰籠罩的空氣。
2. 冬天的夜晚,寒雰透過窗戶灌進房間。
3. 她的眼神透露出一絲絲寒雰,讓人感到不安。
1. 寒雰騰騰:形容寒冷的氣氛十分濃厚。
2. 陰冷寒雰:形容天氣陰冷,氣氛寒冷。
3. 寒雰深沉:形容寒冷的氣息十分濃郁。
1. 寒冷:形容天氣或環境冷。
2. 冰冷:形容非常冷,冰涼的。
3. 寒氣:形容冷氣逼人。
1. 溫暖:形容天氣或環境暖和。
2. 炎熱:形容天氣非常熱。
3. 蒸騰:形容氣氛熱烈或熾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