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鉗口挢舌的意思、鉗口挢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鉗口挢舌的解釋

[keep one’s mouth shut] 鉗口:閉口。挢舌:翹起舌頭。形容因吃驚或恐懼而閉嘴翹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口挢舌而莫敢言。——《清史稿·朱琦傳》

詳細解釋

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清史稿·朱琦傳》:“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口撟舌而莫敢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鉗口挢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ián kǒu jiǎo shé,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由“鉗口”(閉口)和“挢舌”(翹舌)兩部分組成,形容人因極度驚訝或恐懼 而閉口不言、說不出話的樣子。例如在突發重大事件時,人們可能因震驚或害怕而陷入沉默。


出處與例句

  1. 文獻記載:

    • 最早可追溯至漢代王充的《潛夫論》,但具體用例多見于清代文獻。
    • 《清史稿·朱琦傳》中記載:“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口挢舌而莫敢言。”
  2. 現代應用:
    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面對突發事件或高壓環境時的集體沉默狀态。


近義詞與反義詞


易混淆點

需注意與“能言善辯”類成語區分。例如,個别非權威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口齒伶俐”,但主流權威釋義均指向“因驚懼失語”。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人在極端情緒下的語言障礙,適用于文學、曆史或社會現象分析中,強調心理沖擊對表達的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鉗口挢舌

《鉗口挢舌》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說話口齒不清或者給人拗口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鉗(金屬) + 口 + 挢(舌頭) + 舌(舌頭)

來源:

《鉗口挢舌》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明代的一本字典《康熙字典》。該成語的意思是用鉗子夾住别人的舌頭,讓其失去言語能力,進而形容人說話不清晰、拗口。

繁體:

鉗口挾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鉗口撾舌

例句:

她說話的時候,總是鉗口挢舌的,讓人有些費解。

組詞:

意味深長、舌燦蓮花、舌綻蓮花

近義詞:

口若懸河、舌燦蓮花、辯才無礙

反義詞:

清晰明朗、口齒伶俐、口才決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