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擡貼 ”。
“擡帖”(亦作“擡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湊合、配合
指事物或情感的協調搭配。例如宋代石孝友在《水調歌頭》中寫道:“點檢詩囊酒碗,擡帖無裻歌扇,收盡兩眉愁。”此處通過“擡帖”表達詩酒與歌舞的和諧相融。
照顧、體貼
元代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提到:“沒盤纏,在店舍,有誰人,厮擡貼。”這裡的“擡帖”暗含人際間的關懷與扶持。
在元代曾瑞的《哨遍·秋扇》中,“遞互相擡貼”一句,通過“擡帖”暗喻人際關系的微妙平衡,進一步豐富了該詞的文化意涵。
總結來看,“擡帖”是一個兼具實用與情感色彩的古典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擡帖(tái tiě)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擡(tái)是由手部(‖扌)和台字旁(台)組成,帖(tiě)是由巾字旁(巾)和弟字底(弟)組成。
擡帖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竹簡或木牍進行書寫,在傳遞和保存這些書寫材料時,往往需要用線或繩子将它們捆綁在一起。這個捆綁的動作就被稱為擡帖。
擡帖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擡帖」,保留了傳統字形和繁體字的風格。
根據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擡帖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寫法是擡字中間的「己」字旁稍微高出一點,帖字中間的「弟」字旁略微低一點。這種書寫方式強調了擡帖這個詞語的定義和象征。
例句:
1. 他把文件按順序擡帖起來。
2. 在古代,将竹簡擡帖是保存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
擡帖的組詞:擡起、擡高、擡舉
擡帖的近義詞:提起、舉起、拿起
擡帖的反義詞:放下、放棄、放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