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海外往來。 清 慕天顔 《請開海禁疏》:“然而議此者,必謂海氛未靖,方事勦除。若一通洋,勢多扞格。”
“通洋”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拼音:tōng yáng
基本含義:指與海外往來或進行貿易活動。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尤其與清代海禁政策相關。
出處:清代慕天顔在《請開海禁疏》中提到:“若一通洋,勢多扞格”,強調開放海禁後可能面臨的阻礙。
例句:
地理位置: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中部,古稱“通洋港”。
特點:
《通洋》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與外國進行交流和往來的一種方式。
《通洋》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個筆畫。
《通洋》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貿易活動。在過去,中國人将外來商品稱為“唐貨”或“波斯貨”,因為古時候與中國往來比較多的是西域和波斯等國家。隨着貿易的發展,中國人開始與更多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于是将與外國進行交流的方式稱為“通洋”。
《通洋》的繁體字為「通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通洋》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通揚」。
1. 中國與外國通過航班、海運等方式進行通洋。
2. 這個論壇旨在促進跨國企業之間的通洋合作。
通洋貿易、通洋合作、通洋交流、通洋往來
對外貿易、國際交流、國際貿易
閉關鎖國、内銷、自給自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