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慈祥善良。《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 宋 龐元英 《談薮·薛道衡》:“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菩薩低眉”是一個源自佛教文化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形容人面貌慈祥善良,态度謙和慈悲,如同菩薩俯首垂目、溫和垂視衆生的神态。常與“金剛怒目”形成對比,前者象征慈悲,後者象征威嚴。
佛教典故
出自《太平廣記·俊辯類二》引《談薮》:“金剛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典故中,金剛(護法神)怒目震懾妖魔,菩薩則以低眉垂目之态展現對衆生的憐憫。
曆史故事
隋朝薛道衡遊鐘山開善寺時,見金剛與菩薩塑像形态迥異,詢問僧人得知其象征意義,後此對比演化為成語。
成語體現了佛教中“慈悲與威嚴并存”的哲理,常用于文學或日常語境中,既形容外貌溫和,也暗含内在的寬容與悲憫。
菩薩低眉是一個成語,意為菩薩低頭或示意菩薩低頭的動作。它常用來形容心地善良、謙虛和慈悲的人。
菩(部首:艹,筆畫:8),薩(部首:艹,筆畫:12),低(部首:亻,筆畫:3),眉(部首:目,筆畫:10)。
菩薩低眉一詞源于《西遊記》,原意是指菩薩的一種至慈至善的表情。菩薩是佛教中追求智慧和慈悲的存在,眉毛微微低垂,臉上帶有寬容的表情。
菩薩低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菩薩低眉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保持了藝術的簡潔和流暢性。
1. 他的善舉常常讓人感到他如菩薩低眉。
2. 面對困難,她總是像菩薩低眉一樣,接受并解決問題。
菩薩高門、菩薩心腸、菩薩心腸、菩提菩薩、雲水菩提
菩薩微笑、菩薩傾心、菩薩憂心
魔怔、昂首挺胸、目光高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