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城派的意思、桐城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城派的解釋

清 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 方苞 、 劉大櫆 、 姚鼐 ,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學習先 秦 、兩 漢 及 唐 宋 八大家散文。講究“義法”,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三者并重。要求語言雅潔,文以載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貧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極有影響的散文流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桐城派是清代文壇最具影響力的散文流派,其核心解釋如下:

  1. 起源與地位
    因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等均來自安徽桐城而得名,戴名世被追認為先驅,合稱“四祖”。作為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影響覆蓋全國19省,作家達1200餘人,主盟文壇200餘年,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碑”。

  2. 核心理論

    • 義法說:方苞提出“言有物”(義)與“言有序”(法)結合,強調内容與形式統一;
    • 三要素:姚鼐發展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并重,主張融合思想性、學術性與文學性;
    • 語言規範:追求雅潔文風,反對俚俗冗雜。
  3. 發展階段

    • 初期(康熙-乾隆):方苞奠基,劉大櫆承續;
    • 鼎盛(乾隆-嘉慶):姚鼐确立體系,提出“陽剛陰柔”風格論;
    • 晚期(道光-民國):曾國藩擴展為“湘鄉派”,馬其昶為末代宗師,1930年隨其逝世式微。
  4. 評價與争議
    雖被贊為“天下文章出桐城”,但部分批評者認為其作品内容空泛,過于拘泥形式。不過該派通過《古文辭類纂》等選本,系統構建了散文創作範式,對後世文體規範影響深遠。

(完整發展脈絡可參考桐城市政府官網及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桐城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桐城派》是指中國明清時期畫家潛魂、周之冕等在安徽桐城創辦的畫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桐城派》的部首分别是木(桀)和水(灑),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桐城派》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明清時期的安徽桐城,是該地域出現的一支畫派的命名。

繁體

《桐城派》的繁體字為「桐城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桐城派」。

例句

1. 這幅畫的風格明顯屬于《桐城派》。

2. 他是《桐城派》的傳人,技藝非常高超。

組詞

桐城、派系、畫派

近義詞

桐城畫派

反義詞

其他畫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