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臘飨的意思、臘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臘飨的解釋

猶臘祭。《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三年》:“其臘饗太廟及饗太清宮,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臘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臘飨(拼音:là xiǎng)指古代在農曆十二月(臘月)舉行的祭祀活動,即“臘祭”。這一儀式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來年豐收與平安。

詳細說明

  1. 詞源與構成

    • “臘”指農曆十二月,也指冬季腌制的肉食;“飨”本義為用酒食款待,引申為祭祀。
    • 組合後,“臘飨”特指臘月舉行的祭祀儀式。
  2. 曆史記載
    據《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三年》記載:“其臘饗太廟及饗太清宮,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說明臘飨曾是皇家祭祀的重要環節。

  3. 相關延伸

    • 臘祭:古代年終祭祀衆神的活動,與“臘飨”意義相近。
    • 現代關聯:部分地區的臘月傳統(如腌制臘味)可能與此習俗相關。

“臘飨”是古代臘月祭祀的專稱,強調通過儀式表達對自然和祖先的感恩與祈願。若需進一步了解臘祭的具體流程或相關習俗,可參考《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臘飨

臘飨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主要用來指代封建社會中年終祭祀的儀式。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月”和“食”。其中,“月”代表月亮,代表着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而“食”則代表着食物,象征着對祖先的供奉。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臘飨的總筆畫數為15畫。其中,“月”部包含4畫,“食”部包含11畫。

臘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廟祭祀儀式。在古代社會,每年歲末年初,人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向祖先表達敬意和感謝,并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好運。臘飨就是這個儀式的名稱。

在繁體字中,“臘飨”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臘飨的形狀經曆了一些變化。其中,“臘”字在古代寫法中的“肉”旁多加一點,表示祭祀時所用的肉食。而“飨”字在古代的寫法中将月和食的部首分開,月部在上方,食部在下方。這種寫法更加直觀地表達了祭祀儀式中供奉食物給祖先的意義。

以下是臘飨的一些例句:

  1. 每年年底,我們家都會舉行一次臘飨儀式,向祖先獻上美食和祈福。
  2. 臘飨儀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3. 在古代社會,臘飨儀式是尊敬祖先、弘揚家族傳統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與臘飨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總結起來,臘飨是指封建社會中年終祭祀的儀式,通過供奉食物向祖先表達敬意和感謝。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5畫,源自古代宗廟祭祀儀式。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臘飨的形狀有所變化。一些例句和相關詞語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